大葉茶與普洱茶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5-01-18 點擊:27
大葉茶與普洱茶的歷史介紹如下:
普洱茶作為茶中珍品,上貢朝廷,還曾作為禮品饋贈他國。清朝廷由于特別喜愛普洱茶,規定每年需上繳貢茶6萬6千斤。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寧洱鎮,官府專門設有茶廠、茶局,統管茶葉的精工制作和上貢朝廷。普洱茶上貢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負責組織的。在進貢清宮茶葉中,來自西雙版納原始森林的大葉種茶與各地進貢的小葉種茶相比,茶葉、茶性大不相同。其茶味特別濃厚,助消化能力特別強,性溫味香,有醫療保健作用,這些特點,特別適合游牧出身、肉食為主的滿清朝廷皇親國戚的需要。于是,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兒茶”、“團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將相的鐘愛,一時間,宮中以飲普洱茶為時尚,有的泡飲,有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間仿效,普洱茶在清朝時聲譽人震。《紅樓夢》有賈寶玉喝女兒茶助消化的描寫。《宮女談往錄》(金易沈義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進屋坐在條山坑的東邊。敬茶的先進上一盞普洱茶,圖它又暖以能解油膩” 。
在西雙版納,無論是愛尼人的土鍋茶、蒸茶、傣族的竹筒香茶;還是布朗族的青竹茶,拉祜族的烤茶以及基諾族的涼拌茶,彝族(香堂)的火焯茶等土風茶藝,都毫無例外地有著治病養生的諸多功能。
普洱茶進貢朝廷,至遲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貴總督鄂爾泰推行“改土歸流”時應已歲貢。3年后設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購銷權利,同時推行‘歲進上用茶芽制’,選最好的普洱茶進貢朝廷,以圖博得皇帝的歡心。并曾得到皇帝多次賜匾,“朝天貢端”就是當時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