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撐”和轉型成為很多茶企面臨的選擇
發布時間:2025-01-08 點擊:39
好茶網訊: 在商務茶集體遭遇滑鐵盧后,福建乃至國內茶產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被視為國內茶產業方向標的福建茶企也處境尷尬。是堅守定位期待春暖花開,還是自降身價及時適應市場?對于福建茶企來說,這是一個艱難選擇。
[困境] 諸多茶企風雨飄搖
就在上個月,九峰茗茶一夜之間陷入“癱瘓”境地。
公開信息顯示,九峰茗茶創立于2002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全國各地擁有300多家連鎖店,曾被評為“中國特許經營連鎖百強”、“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單位”和“福建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僅五月份在河南鄭州市和滎陽市新增了兩家門店,不久前還獲評“中國最具成長性商業品牌”獎。
據媒體披露,九峰茗茶此次經營沒落,無疑給福建乃至整個中國茶業界都敲響了一記警鐘。“很多茶業企業其實都是風雨飄搖,岌岌可危。”廈門業界如此形容行業現狀。
茶業企業的真實現狀外界很難知曉,但透過廈門茶葉市場格局的變化,或許可窺福建茶產業全豹。
兩年前曾申請上市又被證券會退回的一家大型茶葉企業集團,多年前曾是廈門茶葉市場中的一支勁旅,盡管門店不多,但因為其響亮的金字招牌,一度被視為福建茶葉企業中有可能最早沖刺國內資本市場的福建茶企,在上市申請被退回后,這家茶企在廈門的專賣店已經陸續關閉。
一度領軍國內茶葉市場的另外幾家茶企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華僑海景城和湖明花園沿街門店曾是茶企扎堆之地,記者近日走訪卻發現,開在這些片區的一些茶企旗艦店,要么范圍大幅縮小,要么已經關閉,跟幾年前的盛景相比,已是兩個天地。廈門檳榔路上場面宏大的新世基茶業,開業兩年左右,門店招牌現在也變成了“謙和玉器”。
有知情人士透露,近年來,定位商務茶的高端茶企普遍遭遇了銷售上的滑鐵盧,現在很多茶企表面上看還安然無恙,實際上處境尷尬,正焦急地等待市場轉機。
[轉型] 開源節流嚴管質量
“定位商務茶,需要有相應檔次的門店展示樣品,門店的擴張也是增加銷售收入的主要方式,現在銷量銳減,門店卻不能隨便關縮,因為這影響到企業的聲譽。”一名知名茶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短期內“開源”無望的情況下,只能寄望于通過“節流”來節約經營成本。但門店租金和營業員的工資總是還要發的,最后還是只能通過裁員和壓縮門店來減少開支。“不過,裁員和壓縮門店也不是根本的辦法。”該茶企負責人坦言,企業從一家門店做到現在的連鎖規模,這不僅凝聚了經營者多年來的心血,也是企業體量大小的一種象征,“把門店都關了,那就是又回到個體戶的年代,并且,企業有負債,大規模關店也是不允許的。”
作為“中國茶葉第一股”的天福茗茶,也曾是國內商務茶的引領者。幾年前,認真分析臺灣茶產業的發展歷程后,天福茗茶開始布局轉型,把一些大門店增加銷售泡飲功能,并著手開發茶葉衍生品。眼下,天福茗茶的這些轉型已見成效。
“死撐”和轉型,成為很多茶企面臨的選擇。
廈門市茶葉協會會長王貴卿則主張“推倒重來”。他認為,目前國內整個茶產業陷入低谷,除了跟大環境有關外,有些則是歷史積淀的緣故。比如,農殘超標,幾年前,農殘檢測超標曾經讓很多茶葉企業在市場上蒙受重大損失,但這些茶葉企業并沒能吸取教訓,及時探討如何系統防范農殘超標的長遠之計,繼續聽之任之,在消費者對食品質量要求越趨嚴格后,農殘超標便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對于這些企業來說,現在就是要腳踏實地,從頭做起,建立起一個防范農殘超標的系統工程,逐步恢復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