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普洱茶的歷史文化及傳播
發布時間:2025-01-08 點擊:26
普洱茶,這一古老而又文明的飲料,從它的被發現、飲用、相傳至今,已從顯為人知到蜚聲海內外,為世人所喜愛。由普洱茶應運而生的生產、經濟與文化活動,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各個不同的層次,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遠至上古,近至當代,上至宮廷,下至庶民百姓,從古老的傳說到詩歌、繪畫、戲劇、藝術小說、文人名家及至茶文化的傳播,無不滲透著它的蹤跡。
各民族祭奠茶神或茶王樹,古已有之。《檀萃滇海虞衡志》中“茶山有茶王樹,較五茶山獨大,本武侯遺種,至今夷民祀之。”武侯是孔明的封號,全稱武鄉侯。“蜀建興三年,孔明以趙云、魏延為大將,親率十萬南下南中(今云南)平定孟獲叛亂。”而后,在云南就流傳著孔明種茶、用茶的故事,于是有了茶本武侯遺種的傳說以及夷民祀茶王之事。由此表明:只有在人類漫長的生產生活中,從對茶的利用中深得好處,才會念念不忘的像祭圖騰那般,懷之以敬,奉之以祭。在滇南民間,除了祭茶神樹的活動外,還廣泛流傳著祀奉“茶祖”孔明的史事,這從另一面反映了普洱茶源遠流長,它超越了一般商品的應用范疇,早已滲透到人們的精神文化中了。
近年來,一些熱心的茶葉專家學者和茶葉工作者,對分布在云南,尤其滇南一帶的茶樹品種資源進行了多次考察,發掘了堪稱世界之最的茶樹品種資源寶庫。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發現的茶組植物37個和3個變種,而云南就占33個,其中25個為云南所獨有,多數集中在北緯21至25度地帶上,就茶樹的栽培利用來說,又以茶系中的普洱茶分布最廣。1991年在瀾滄邦崴村發現了舉世稀有的千年樹齡大茶樹,其株高11.8米,樹幅8.2*9米,介于野生到栽培型之間的過渡型茶樹,被專家稱為國寶,人類共同的財富,這對研究茶樹的起源、進化、育種、栽培利用以及茶文化的進步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它與勐海巴達野生大茶樹及南糯山茶樹王一起被列為云南茶樹三王,又在普洱市鎮沅縣千家寨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樹群落。這些都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同時也在無聲訴說:這里就是茶樹起源。
相傳古代殷紂時期,為反對暴君幽紂王的統治,周武王曾于公元前1068年聯合當時西南的小國和部族伐紂,建立周朝。后來,西南部族以所產茶葉作為服順周朝的貢品。由此可想,云南,尤其滇南部族用茶、飲茶據今已3000—4000年,甚至更遠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