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普洱茶未來品飲市場的新潮流:冷泡茶與抹茶
發布時間:2025-01-07 點擊:35
接作者上文《云南地方民俗茶技藝中的奇葩:冷泡茶的獨特風》。鎮沅縣城恩樂是個河谷壩子,熱得讓人煩。茶樓推出冷水泡茶后,大受歡迎,讓人清涼一夏。但顧客太多,忙不過來,他們也無心去欣賞什么“綠葉清湯”,他們只求能最快的一飲而盡。
冷泡茶本身就出味慢,生產中又不能無限度的揉捻,只能在冷泡時想辦法。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把茶搗碎成小片、成小顆粒、成粉末,讓它增強與水的接觸面,盡快的溶解釋放;我用果汁機進行攪碎,嘗試了干攪法和濕攪法、加冰攪法都不錯。攪碎后冷泡出味快,除了能及時泡出,滿足需求。可在喝時,客人反映湯中有明顯的茶顆,造成口感不適,能否消除。
冷泡時又加入工序對湯進行過濾。嘗試了沉淀過濾法、滲透過濾法、擠壓過濾法、離心過濾法都有效果,但速度明顯慢了下來,滿求不了需求。即麻煩還達不到效果何必?為進一步破碎茶條,我又用地方傳統的“對窩”舂。它慢而不說還不勻凈,又用中藥上的藥碾來加工,效果好、但還是太慢。接著又購來高轉速攪碎機來嘗試,效果好多,但新問題又出現了,在高速破碎中,茶顆粒會因摩擦而升溫,破壞了原味。之后又用專業碾磨機,還是不理想。在多器械無數次的實踐總結之后,終于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冷泡的茶不用再過濾掉、可與湯共飲,還保持了原味,增進了湯的厚度,效果極好。又總結調整,進一步提高效率,在三分鐘內就能上桌,實現了冷泡茶快捷化。再后來又改進,讓冷泡茶能像吃冰淇淋,吃雪糕一樣吃,創造了很好的效益,以至于忘了初衷,忘了太和甜茶。
一天、一幫外地人,喝了冷泡茶后,說這茶很像日本的“抹茶”,可加強研究,搞好了還能出口,大有前途!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抹茶,但沒往心里去,忙碌中慢慢的把它淡去。多年后,在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促進會,會長了解了冷水泡茶后,又建議我研究“抹茶”。說能創造效益,更能為國增光。(想想日本茶道的核心都由我們生產,是個多讓人高興的事。)查資料對比后發現它與宋代的“點茶”有點類似,充分的利用了茶,是種科學合理的飲茶方式[我以為在創新,原來是在復古。按現在劃分它應歸“粉茶”,而不是抹茶。可能是這快捷化的冷水泡茶,氨基酸、蛋白質含量高、更為甘爽,而誤認為是抹茶。
雖不了解抹茶,但受到鼓勵后還來投入研究,在理論上了解了抹茶,實做中也做出了效果,但這是小打小鬧中取得的經驗;制抹茶雖可進一步提升云南的高山有機茶價值,但要把它變為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還有個過程,要達到出口標準還有許多嚴格的要求,還得全方位的進行投資。
今天、快捷化的冷水泡正在流行,對抹茶我已無心,重在推廣太和甜茶總結提升的“曬紅技術”。在普洱、臨滄、版納各市,在景邁、無量、老烏、大黑山等地制作“曬紅”。培養云茶曬紅產業,重現云南傳統紅茶價值。原題《冷泡茶與抹茶:冷泡茶的快捷化》(本圖文首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