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具文化之如何辨別建盞的真偽
發布時間:2025-01-04 點擊:38
宋代是八大古窯之一建窯的發展時期,以燒黑釉器而著稱,黑釉器以茶盞為多。建窯自宋末元初,因飲茶之風的改變,改燒青白瓷器,因此建窯便停止了黑瓷的生產,這一古老的工藝隨建窯的衰落而逐漸被歷史的塵土掩埋了近六百年之久。
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人燒制出外觀有斑點的黑釉碗。八十年代初日本人經過反復試驗,燒成與宋代建盞十分相似的產品。地球是圓的,這些信息又傳回了中國,所以兜兜轉轉的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又引起了一場建盞復古風。仿古建盞也成為市場贗品群中的新成員。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在經濟的驅使下,仿古建盞采用的材質和高科技技藝都與古代真品建盞的幾乎一致,因此很多的仿古建盞常能在琳瑯滿目的市場中以假亂真,但是仔細觀察,還是可以辨別建盞的真偽。
通過價格辨別建盞的真偽
建盞昂貴,源于它的來之不易。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建盞的制作過程。一般是調配好陶土,然后陶土經過拉胚,制作建盞杯型。拉好的胚需要等待涼胚,涼干的胚體需要再修制成完美的盞型。再洗釉,上釉。上完釉的杯子,需要涼干等待燒制。之后再開始入窯燒制,燒制的溫度要達到1300度。建盞的高溫燒制導致成品率低,甚至長達一個月都燒制不出精品。可見其制作工藝的繁瑣與珍貴。
通過品質辨別建盞的真偽
建盞真品大多柔潤細膩,而并有深沉之感,深沉之感只能是靠個人的領悟。現代仿建產品由于采用的瓷土、釉料及燒成溫度與古代相近,故胎、釉的化學成分基本一致,紋理也幾可亂真。但仔細觀察,其釉面大多較浮亮且亮光扎眼。為了到達古舊的效果,仿制品會人為的粘上一些所謂的“土銹”(土銹是陶瓷器埋在潮濕土里的時間過長釉面粘有凝固的土,還有土壤里的白螞蟻在器物上做巢造成很不易脫落的凝固土)。
通過做工辨別建盞的真偽
在胎體表面,建盞真品表面平針光滑,手感細膩輕綿,仿品大多為輪制壓模或注漿成型,修刀過于工整,以致顯得拘謹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隨意之感。因此在視覺上比較呆板,缺乏自然的隨意之感。在裂紋上,建盞真品由于制作工藝等方面的原因表面會有一些細微的裂紋,仿品大多不見冰裂紋,少數放置爐火焙烤而后置水中,利用熱脹冷縮原理而產生冰裂紋,但裂紋較粗。新仿品若用手指輕輕彈擊,發出的聲音較清脆,而宋代建盞發出的聲音較深沉,如此一來辨別建盞的真偽就變得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