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加工40年,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三)
發布時間:2025-01-03 點擊:37
三、現階段茶葉加工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茶葉加工技術得到了多層次、多方位的快速發展,逐步實現了清潔化和機械化加工,逐步向連續化和自動化作業方向發展。然而,由于基礎底子薄、規模化程度低等條件制約,茶葉加工仍面臨勞動力緊缺、作業能耗高、生產成本持續增加、特色新產品開發相對滯后、質量安全水平不穩定等諸多問題。
此外,我國的茶葉加工仍與其他產茶國特別是日本和印度存在較大的差距,如日本的蒸青綠茶生產線自動化和清潔化水平高,每天可加工5t鮮葉,且僅需2人操作。我國的茶葉加工生產線整體性較差,標準化和自動化程度低,影響產品的穩定性;制茶工序關鍵參數的挖掘、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且加工技術的智能化、定向化調控尚較欠缺,在自動化和清潔化方面仍與印度、肯尼亞等紅茶生產國存在較大的差距;不同領域研究進展不一,一些新技術和新產品雖已開發成功,但還處于小試驗階段,離大規模產業化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
四、未來茶葉加工的研究方向
縱觀近年來茶葉加工的發展和茶葉消費的發展趨勢,未來我國茶葉加工研究發展的方向為傳統茶類品質、加工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的提高,高附加值、多用途的茶葉新產品的開發,研究重點應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茶葉產品趨向優質化、多樣化、方便化,依靠技術創新,促進茶產品多樣化,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利用工藝創新生產色、香、味、形等方面有特色的新產品,如花香茶、果味茶、奶香茶,以及各種功能茶等。
第二,加工主體根據自身特色呈現不同發展模式,其中大眾茶產品加工將由小作坊式、小廠房式向規模化、機械化、品控化方向發展,更加注重以產量和品質穩定取勝。小眾茶產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定向化生產茶產品。
第三,茶葉生產趨向標準化、省力化、低碳化,逐漸向定向化、信息化和自動化作業展,生產過程可實現現場數據實時檢測的遠程/終端專家決策,并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生產管理,實現車間無人化作業。
第四,學科融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協作將更為緊密,通過跨學科、多層次等緊密合作,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等領域開展聯合創新,逐步提出典型風味品質的定向調控技術,逐步實現茶產品的電子設備智能化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