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會友“滇紅”之鄉再拓茶馬古道
發布時間:2025-01-02 點擊:31
初春時節,踏入云南臨滄,漫山遍野的茶園里,茶農們正忙于采摘明前茶,送往附近茶廠加工。嗅到了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新商機的茶企和茶農欲以茶會友,再拓茶馬古道,推“天下茶倉”飲品走向海外。
臨滄市地處云南省西南部,與緬甸接壤,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和云南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歷史上,這里的茶葉曾通過馬幫走向全國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
“鳳慶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地方,以茶為商品的對外貿易創造了臨滄的茶馬古道文明。”臨滄市鳳慶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副局長楊凌說,3000年前,臨滄古濮人(今布朗族、拉祜族的祖先)就懂得種茶、制茶及用茶。到明代,茶葉外運,使產茶大縣鳳慶成為茶馬古道起源地之一,并推動了當地與外界的交流。
茶馬古道是存在于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從臨滄鳳慶出發的茶馬古道經由普洱、西雙版納,南下東南亞國家;同時,北上麗江、西藏,直達印度等國家。
茶貿易推動下,四方客流匯聚鳳慶,境內馬幫歇腳地魯史形成了“三街、七巷”的繁華古鎮。錫蘭酒具、西洋玻璃罩提燈沿著該路進入當地,成為與國外交流和商貿發展的見證。
楊凌告訴記者,茶葉不但繁榮當地經濟,還曾為國家發展做出過貢獻。抗戰時期,在鳳慶研制出的滇紅茶,銷往海外換取外匯支援抗戰。但隨著時代變遷,茶葉通道沒落,國家出口紅茶定點生產企業鳳慶茶廠幾乎倒閉,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改制。
他說,借著國家支持云南建設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等政策,鳳慶茶葉又迎來了曙光。當地一家企業計劃在全縣建設100個紅茶莊園,推動外向型紅茶的發展。
鳳慶是臨滄茶產業的代表,全縣46萬人口中有37.8萬人種茶。步入鳳慶,漫山遍野皆為茶園。2013年該縣產茶26120噸,制茶企業43家。
當地滇紅集團董事長王天權稱,他計劃五年內在國內外完成1000個標準化滇紅茶體驗店建設,建立遍布全球的“電商”銷售網絡,通過不斷拓展國家市場,使云南紅茶走出國門,最大限度實現國際化。目前,該公司已經在斯里蘭卡建廠,每年生產1000噸頂級紅茶。
除企業外,官方也在推動“滇紅”之鄉邁步前行。鳳慶縣茶辦副主任甘麗珠介紹,今年臨滄市成立了茶產葉發展領導小組,并計劃每年安排1億元人民扶持茶產業發展,縣級政府以不低于1千萬元的資金配套,支持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以更好地助推茶葉“走出去”。
臨滄市委書記李小平稱,過去,臨滄的茶經過茶馬古道走到了各地,今天當地要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快車,走出云南,通向全世界。在傳遞茶文化的同時,也讓當地民眾致富。
事實上,歷經興衰的臨滄茶葉已經在改變。經過努力,臨滄已有茶園130萬畝,其中80萬畝為喬木古茶園,聚集著云南產滇紅、綠茶、普洱茶的高端茶葉。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