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愛家鄉的茶
發布時間:2024-12-31 點擊:32
我是個“茶婆”,品嘗過碧螺春 、鐵觀音、大紅袍、千島銀針等各類名茶,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老媽親手制作的家鄉茶葉。一來那是家鄉高山茶無任何污染;二來是母親親手制作的。母親做的茶葉算粗茶吧,外觀不是很好看,粗粗的,還有長長短短老茶梗。用家鄉的一句老話:“賣相不好,吃口好的”!飯后,泡一杯茶,聞著那股清冽的茶香,看著杯中淡綠的茶色,加上那些一覽無余的舒展的茶葉輕悠悠地躺在杯底,給我一種溫暖的感覺。喝上一口這樣的熱茶,肚里暖暖的,喉嚨潤潤的,嘴里留著淡淡的茶香還有淡淡的甜。這就是家鄉茶的味道!-
我們一家離開村子,在外生活已經十多年了。開始,母親還會回老家高山上為我們姐弟采制新茶。后來還常掛在嘴巴上說想去采茶(還有摘茶子、挖筍等)。我老是勸他們,不要去采茶,買點吃吃算了。勸規勸,我心里還是高興的。因為我知道,采茶、制茶(炒茶、挪茶、烘茶)是個很費時費力的事!他們有這個念頭,至少他們心里還是很年輕的。近兩年父母親年事漸高了,身子骨也不如從前了。我也沒有聽他們說上山采茶的事。不免心中有些失落!-
“ 五一”假期前,我打電話告訴母親,想到老家買點新茶。不為別的,就是想喝家鄉茶葉茶。電話那頭的母親說:“村子里不知道能買到不?我就是腳痛不好,要不......”加上很輕微的嘆息聲。我馬上制止了母親的想法。我聽出了母親的些許無奈!也感覺無意中有些傷害到母親了。其實我們村本來就是個幾百號人的小村子。叔叔家,堂哥家,伯伯家,還有那些鄭家的人,我們打小也嬸嬸、阿姨的叫!我們那里的人特別勤勞。只要能買到家鄉茶,也一樣能喝出味道的。
過后幾天,母親回電話說:“村子里-沒有茶葉買。你想想啊,整個村子也沒幾個人了。阿q爸爸年歲已高,走路都拄拐了;正田媽媽一個人在家也不會炒茶了。還有叔叔、嬸嬸兩個人,連自己吃的茶也懶得做了,摘點茶青讓機器加工下省力多了。......還有幾家養雞、養豬的專業戶,更不會去采茶了。其余的,外出打工的打工,作生意的生意,村里只有幾戶人家不是鐵將軍把門的?!蔽医洺O蚰赣H詢問村子的事!心里也自然有底。讓自己的后代走出大山,這是吃苦耐勞的村民最大的愿望。他們用畢生(甚至是幾代人的)省吃儉用的積蓄,在鎮上、城里買了房子。憑著一雙勤勞的手勇敢地生活下去!
“五一”放假,我親手在小鎮的一塊荒地上摘了些茶葉拿回家自己制作。邊做邊遐想著。我想到村子里田里地里的荒蕪,房子屋角的破損,偶爾有幾個蹣跚的孤獨背影。再想到原先的鄰家小孩嬉戲打鬧聲;隔壁大姐結伴采茶歸來的說笑聲;伯伯、叔叔忙著“駕——馭——嗨——哇”耕田時的吆喝聲。田埂上走來個打豬草的小姑娘,山腳走來采桑葉的二嬸嬸。他們相遇也只是急急的打個招呼。田里地里家里的活兒不等人啊!白天再累,一到晚上,還是不得空閑的。我們男女老少一家子還得制作茶葉,小時侯,我幫助燒灶頭,添柴火,拿畚斗接茶葉,后來也學會扭著屁股挪茶葉,大人來不及也叫我烘茶、翻茶葉。干著干著眼皮直打架。父母親就打發我們小孩先睡覺。第二天起床,茶早已作好用包袱包著等著母親拿去買,而父親早已下田或上山趕農活去了。“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怎一個“忙”字了得!
整個制作茶的過程,讓我要酸背疼,手上還燙出個泡泡。幾次有想放棄的念頭,還一直抱怨,再也不要體驗做茶了。
有些人,有些事,再也回不去啦!但是我相信還再會有去老家親自采茶做茶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