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之出版后記
發布時間:2024-12-31 點擊:37
茶是中國人的重要精神樣本和文化載體,隨著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最具中華文化個性的中國茶走向世界成為必然。
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近十幾年來市場表現不俗,一直引領著中國茶產業發展的風潮,曾兩度作為中國的唯一代表參加“全球地理標志保護研討會”,2009年更被選為上海世博會十大名茶之首。安溪鐵觀音迅速崛起,蓬勃發展的背后必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推動,這是很多人感到好奇并希望了解的。作為出版方,我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揭示造就安溪鐵觀音傳奇的淵源及各種力量,這對于廣大鐵觀音愛好者及對茶產業發展有興趣的讀者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們的這一想法與主政安溪縣的李建輝先生、陳燦輝先生不謀而合,他們多年來致力于向世人推廣安溪鐵觀音,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和了解這一神奇的植物。
編輯出版本書的過程中,我們的文字作者、攝影師幾次前往安溪,遍覽一處處故居祖祠、老厝古廟,在幾朝縣志、博物館、檔案館中尋找蛛絲馬跡,又從民俗專家、歷史學家、考古工作者、文化工作者、茶商后代、老茶人口中聽到了許多鮮活的故事。安溪鐵觀音淵源深厚,她裹挾著天地菁華款款而來,安然敷座,雖不發一言,你卻已在她遍體的奇香中領悟了一切的奧秘--關于歲月的磨礪與沉淀、歷史的荒誕與神圣,還有個體生命的渺小與偉大。
而茶也早已融入了安溪人的生活之中,被安溪人內化于心以至無形無跡。安溪鐵觀音的文化,就在安溪一幢幢歷經風雨卻美麗依舊的土樓大厝里、在傳唱至今的一曲曲茶歌茶諺里、在安溪人敬天敬地敬祖先的虔誠信仰里、在安溪豐富多彩的民俗里,也在安溪人為人處世的原則里。在湖頭李光地故居的村子采訪時,一位素昧平生、只會講閩南話的老阿婆堅持要留我們吃飯并住到她家里,這樣殷切的人情令漠然于都市風景的我們不知所措。但在安溪,在中國廣袤的鄉村,這其實并不少見。山上的茶樹、世居的老屋和虔敬的信仰給予了安溪人許多都市人苦尋不著的安全感。他們不急不躁,生活簡簡單單,所以能制出滋養生命的好茶,能品出茶中蘊含的千般滋味。安溪鐵觀音是世代安溪人執著一生的功課,也是他們命運構成的主體,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一定是。我們的工作雖然只掘取了安溪茶文化富饒寶藏的一角,卻已是豐碩喜人。在打開一扇了解安溪、認識安溪鐵觀音的窗口的同時,本書開創了茶書寫作出版的新模式,也填補了中國此類茶書創作出版的空白。
本書的出版是集體合作的成果,凝聚著許多人的心血。我們要感謝多年來一直給予我們支持的老朋友,熟悉并關心安溪的三位著名學者朱幼棣先生、龔鵬程先生、王銘銘先生,于百忙之中為本書賜序,錦上添花;感謝我們的譯者--新加坡的龔德偉和青島的孫丹丹,在很短的時間內提供了高質量的譯文;感謝福建農林大學郭玉瓊教授、岳文杰教授,廈門茶葉進出口公司王帥先生將本書涉及的專業術語翻譯成英文,并校正潤色英文譯稿;感謝旅居北京的洛倫索?薩蘭斯(j. lorenzo zarranz)先生,審訂了英文版的譯文;感謝國際著名攝影家閻雷先生(法國)及廈門、福州、泉州、安溪攝影界的諸位朋友慨然允許我們使用他們的珍貴圖片;感謝著名設計師趙清先生及周偉偉先生,他們提供的高水平設計,為本書增色不少。
感謝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的吳江江先生、朱寶元先生及臺灣世界書局的閻初女士、周雪伶女士,促成繁體版的同步出版和發行;感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本書列入“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感謝中國出版國際公司的戴林先生促成美國prunus出版公司英文版在美國的同步出版和發行;感謝中國出版集團八家海外子公司,中圖公司在紐約、倫敦、圣地亞哥等地開設的新華書店及溫哥華北京書店協助本書中英文版本的全球發行。三種版本全球同步出版發行,開中國出版之先河,對安溪及安溪鐵觀音來說,也是意義非凡。
最后還應特別感謝以下單位或者個人,對本書在安溪采訪創作過程中給予的各種幫助與支持:
安溪縣委宣傳部,安溪鄉訊社,安溪茶業總公司,安溪檔案館,安溪縣志委,安溪文廟管委會,安溪清水巖管委會,安溪鄉訊社吳清遠先生、蘇旭峰先生,“中國茶都”茶史館吳小猛先生,安溪博物館黃炯然先生,安溪人口計生局王緒強先生,安溪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張國懷先生,安溪文化館許素彬女士,安溪文聯林筱聆女士,安溪茶藝團章寶芳女士,安溪茶藝師唐瑜燕女士,安溪茶檢中心,香港茶人協會會長施世筑先生,北京安溪商會及秘書長蘇建民先生,安溪茶葉協會汕頭分會,感德鎮尾厝村吳福氣先生、吳添丁先生與吳溪生先生,感德鎮龍通村,福田琪瑞茶場陳琪琳先生與李瑞謙先生,湖頭鎮湖一村,西坪鎮南巖村,西坪鎮平原村,安溪評茶師李宗垣先生,安溪農茶局蔡建明先生,金谷鎮華蕓茶葉合作社,大坪鄉萍洲村大坪村,虎邱鎮美亭村林海良先生,官橋鎮赤嶺村林清河先生,西坪鎮黃秀宗先生,西坪鎮松巖村魏雙全先生與魏團火先生,西坪鎮南巖村王清章先生與王聯丹先生,西坪鎮上堯村王旺福先生,蘆田鎮劉升鵬先生,虎邱鎮仙景村林福生先生,感德三安茶業合作社王文安先生,臺灣漢聲北京辦事處張靜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