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茶生產區域交通不便,去一趟頗費工夫
發布時間:2024-12-31 點擊:44
松竹林一片青翠,茶樹絲絲吐露新芽,黃綠的顏色顯得十分嬌嫩。通常情況下,茶葉嫩芽如果長到4至5厘米,就已經老得不適合做茶葉了。但太平猴魁選用的茶種叫柿大樹,顧名思義,這種茶樹的葉子像柿子葉那么大,葉芽本就偏大,再加上黃山區氣候陰冷,終年霧氣縈繞,茶葉生長緩慢,葉片即便長到9至10厘米仍然嬌嫩如初。這也是太平猴魁葉大而不老的一個原因。
方積良是村里的茶葉大戶,去年他種了30多畝茶,請了40個人,做了500多斤干茶還供不應求。常常是這頭做茶,客人就在那頭等著,茶葉做好了立刻拉走,幾乎沒有剩下的。最后一算賬,賣了90多萬元,除去人工費和其他雜費,凈賺也有60萬元左右。去年,猴坑小組人均純收入近20萬元。
猴魁茶能有今天的好行情,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他就是三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繼凡。
上世紀90年代末,低檔猴魁茶每斤60元,高檔的也不過80元。方繼凡發現,鄰近的村民們把自己家產的鮮葉、毛茶運進村里,當作猴魁茶銷售獲利,極大地損害了猴魁茶的聲譽,使得猴魁茶總也賣不上好價錢。于是,方繼凡組織三合村猴坑村民與當地派出所一同制訂了《村規民約》和《警民共建》等條約,禁止任何人將外地的鮮葉和干茶運往村里進行加工銷售,以確保太平猴魁茶的純正。
解決了茶葉質量源頭,但沒人來買也不行。方繼凡又琢磨著如何打開市場。1998年,他帶著猴魁茶到上海、北京等地銷售。因為在沒有經驗的人眼中,猴魁茶太像草葉子了,誰也沒見過這樣的茶葉。方繼凡虧了不少,最慘的一次,他200元一斤買來的茶葉,只能10元一斤賣出。
思來想去,方繼凡覺得還是要先創出品牌,茶葉才賣得上價錢。2001年,方繼凡創出了猴坑這個品牌,并開設了第一個品牌專賣店。當時,市面上太平猴魁最高標價才368元一斤,方繼凡的專賣店里標價880元一斤,當天的銷售額卻達到了1萬多元。“猴坑牌”猴魁成為市場上響當當的品牌,至今許多顧客都只認“猴坑牌”。
現在,猴坑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全國共有一級經銷商100多家,遍及安徽、北京、上海、廣西等地。公司還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成立太平猴魁研究院,研究中低檔茶葉的機械加工工藝,變粗加工茶葉為精加工產品。為了保證茶葉質量,猴坑公司在黃山區建立了5個標準化茶葉種植基地,簽約茶農近700戶,種子、肥料由猴坑公司提供,對茶農們實施標準化的加工工藝培訓。收購茶葉時,還邀請村民代表加入收購隊伍,對茶葉進行評審、定價。
“種茶原來只是茶農謀生的手段,現在可是不折不扣的富民工程。”張申昱說,“2010年,全區茶園畝產值達4489元,茶農人均純收入達45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