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pb0lp"><meter id="pb0lp"></meter></label>

    • <thead id="pb0lp"><optgroup id="pb0lp"></optgroup></thead>

      普洱茶投資金融化與云南普洱茶企對策探討

      發布時間:2024-12-30 點擊:35
      一、前言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茶葉品種,具有獨特的功效和地理特性。近年來,特別是03年至今,普洱茶借助港臺莊家的炒作,依托于普洱茶獨特的生理功能和投資收藏的屬性,產業規模和產業收益以及利潤不斷增長,也遭遇了跌宕起伏的產業波動和沖擊。而且其資本投資和運作手法也呈現出了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特性,迥異與其他產業,尤其是投資金融化雛形越來越明顯,這對于長期以來處于低水平和低端化組織運作,并且資本弱小,組織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差和品牌塑造和定位模糊的的云南普洱茶企業來說,必將是巨大的壓力和考驗,所以研究普洱茶投資金融化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首先,從金融化的角度解構普洱茶的投資運作,為以后在學術理論上展開普洱茶相關方面研究打開突破。其次,在產業方面明確普洱茶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以盡快進行生產和市場營銷布局,搶占未來產業頂端和市場主導權,為將來激烈化的市場競爭奠定扎實的基礎。再次,普洱茶金融化方面的探索將會對產業發展起到理論指導的意義,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更新,提高云南茶企的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最后,也打開了金融市場和普洱茶產業的區隔,促進金融產業與普洱茶行業的結合以及混業化經營。
      (二)相關領域研究現狀
      在金融范疇領域,李睿(08年)在運用期貨模型詳細解析了普洱茶期貨逼倉和炒作作用機理,也在產業經濟領域提出了建設性的投資手法[1];黃曉峰(07年)從股票交易市場的k線圖為出發點詳述了港臺莊家的暗箱炒作的過程和影響,將普洱茶市場與股票的投資機理相結合[2];肖明超(12年)從經濟學定律方面解構了普洱茶的投資增值和產業現狀[3];張文杰(07年)從營銷渠道角度分析了普洱茶的暴漲暴跌的幕后炒作[4]。其他領域,范麗麗(09年)從民族學和文化角度部分地解構了普洱茶的增值價值[5]。
      這些相關反面的理論探索初步分析了普洱茶的投資和炒作的作用過程,從各自角度剖析了普洱茶的增值和投資的原因。但是,建立在金融學基礎上全面系統地解析普洱茶的投資作用機制的理論和對產業的投資和資本的運作指導研究則較少,有的一味夸大其投資收藏增值作用,有的放大市場風險,人為制造恐慌情緒;有的缺少客觀的科學精神,逆市場潮流而動,主張消費品飲論調,逆市場而行,缺少客觀中立的學術態度;大部分的論述也只是撩開了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冰山一角,并沒有深入解析,而且很多受限于匱乏的市場信息,簡直就是道聽途說,對普洱茶的反復波動的原因妄下論斷。因此,系統地重構普洱茶投資手法尤其是其金融作用機制就尤為重要和迫切了。
      (三)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對普洱茶投資和資本運作以及市場現狀的分析,對普洱茶的投資金融化的相關作用機制進行了梳理,對產業方面提出了建議和對策。
      本文采用市場調查和個案分析以及文獻研究的方法,通過在廣東芳村市場和東莞各大儲藏基地的參觀訪問,又考察和拜訪了雄達等昆明茶葉市場,以及與下關和大益的經銷商進行的深入的接觸討論,也走訪了大大小小的茶葉旗艦店、體驗館,收集了第一手資料,并且在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沱之源、車間、天貓旗艦店工作了3個多月,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產銷知識。并且以部分企業為案例分析其在金融化的投資手法上的建樹和不足,文獻研究的方面主要采取網上瀏覽,下載電子圖書和文獻的方法,以前人的理論數據成果為論據,對比論證,列事實,擺案例,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提出了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定義并深入地揭示了其深層次的原因和推動作用,接下來介紹了金融化投資的主要手法和作用過程以及相關案例,然后全面客觀辯證的分析了投資金融化的利弊尤其是對產業特別是云南普洱茶企業的影響,最后從產業鏈、營銷渠道、品牌定位和塑造和企業組織運作、行業聯合、市場開拓方面提出了云南普洱茶企的應對之策和改進措施。
      二、普洱茶金融化的定義以及普洱茶投資具備金融化的原因
      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定義:在普洱茶產業化投資(包括收購,生產,儲運和銷售等環節)中,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依托普洱茶的基礎屬性和外延,引入金融化的投資以及資本運作手段,以達到獲得最大化利潤和收益的一系列活動的總和。
      普洱茶因此獨特的制作工藝和相關的地理性,一直以來默默無聞,不足為外人道也,無論銷量,產量在之前都一直難登大雅之堂,何以迅速在世紀初而風靡國內外,而且被迅速炒熱并且其投資具備金融特性呢?究其原因如下:
      (一)普洱茶獨特的功效和地理性及其基礎屬性的寬泛和延伸,再加上08年12月1日的普洱茶地理保護政策的出臺所致。
      普洱茶作為飲品,具備獨特的功效性,尤其對于減肥和降低膽固醇和動脈粥樣硬化,消食去膩,溫胃養顏具有極佳的效果。更具有與其他茶類差異性的是普洱茶種植培育于云南原始生態的地理環境,使得近些年追求生態環保的飲食和消費的人們推崇之至。普洱茶不僅作為飲品,而且因為其依托于良好的倉儲而口感愈佳的表現,其價值會不斷上升,市場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03年的下關改制前的最后一批中茶牌圓茶當時售價僅為13元一餅,而現在市場價竟然在2000元一餅,同樣的05年的下關甲級便裝沱茶一條,,當時售價15元,現在市面價格瘋漲29倍,達到了450元,個別地方甚至達到了500多元,而且隨著年份的延長,良好的倉儲其價格漲勢更會愈演愈烈。而且市場上存在著大大小小的藏家的不斷地累積和屯儲,據報道,東莞民間普洱茶藏茶量破30萬噸,新生代普洱茶按照一般情況分析,其升值空間每年在20%~30%之間,東莞一市的存儲量達到了云南年產量的五分之一,每年將近有2萬噸普洱茶運往東莞。毫無例外的是,他們的這種做法無不是在專業的倉儲作用下來實現普洱茶價值的最大化,以期獲得最大的利潤和收益,這種投資倉儲以求最大機會成本的做法也極大地推動了普洱茶的投資金融化。此外在08年12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批準了《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的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普洱茶原料只能是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并在云南省內的地理保護區域內生產的才叫普洱茶[6]。這個標準一度造成了普洱茶的稀缺性和供不應求。正因為如此普洱茶具備了理財產品和收藏產品的屬性,這是普洱茶具備金融化的最主要原因。
      (二)普洱茶市場周而復始的上下波動產生的套利機會。
      縱觀普洱茶03~04年至07年的價格的大幅度飆升,以及2010年因為干旱和古樹茶的瘋漲而導致的新一輪上升直至今天,普洱茶市場呈現出了大起大落的波動態勢,其價格波動比較頻繁和反復,并且價格前景和未來趨勢不容易預測和確定,這樣投機者和投資者才會從價格的波動中賺取收益,而且其波動完全脫離了一般商品的價格波動的價值規律形式,而具備了類似股票市場的相似規律,這樣就給金融化的投資手法和資本炒作手段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至2008年初的大益7542的例子,大益7542是普洱茶中的標桿產品,是勐海茶廠生產量最大的產品。直至現在都是大家收藏的最大宗產品,也是普洱茶市場的風向標,選擇7542作為例證具有極大的代表性,從2000年到2008年7542波動上升至頂峰而后驟降然后緩緩走高的整個過程,在這樣一個往復波動的過程中,追高抄底的機會就會產生,無數的投資和投機的可能也就吸引眾多的炒家進入。至此便出現了金融市場出現的手法比如,抄底,看盤,捂盤,惜盤,追漲,拋盤,這樣的手段比比皆是,
      導致茶市似股市,這是普洱茶金融化的重要原因。
      (三)普洱茶本身具備金融產品的載體特性。
      一般來說金融產品往往是具備經濟價值,可在公開的或非公開的,有形或者無形市場進行交易的非實物資產,主要有股票,匯票,基金,期貨,債券等等,但是金融產品是具有實物形態的資產的虛擬化,它是依托于實物資產的,股票是依賴于公司的可以量化的資產份額,匯票是依托于實物貨幣的可評估的資產額度,作為金融產品的實物形態都具有可量化,耐儲藏,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產生一定的機會成本的[7]。而普洱茶也具有如上的特征,可評估量化,耐儲藏,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其價值可以不斷增長,完全可以作為優質的金融產品載體。14年東莞民生銀行推出茶票理財產品,每一單位的茶票代表一定數量的普洱茶產品,依托年份給出了15%,25%30%的年收益率,這正是普洱茶具有金融載體的最生動寫照。
      (四)普洱茶與資本炒作以及金融產品的結合導致。
      特別是近年來普洱茶雖然有著巨大的升值和盈利空間,但是也伴隨著極高的風險性,因此普洱茶期貨產品大行其道,期貨產品的對沖效果對于產業投資者有保值保底保本的效果,而對于投資者又有著極高的收益空間,眾多的普洱茶交易網站上如“普洱茶交易指導”,中國普洱茶交易平臺每天都在推出不同產品,不同種類的期貨交易產品,有期貨現貨,期貨交易標準化合約,期貨產品作為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其較強的杠桿性和風險性使普洱茶更加具備投資金融化的趨勢。
      (五)普洱茶產業渠道的分割破碎以及延長的產業鏈導致
      長期以來普洱茶生產企業特別是云南本土企業往往滿足于生產者的角色,對上游和下游的產業鏈和渠道缺乏整合,上游無法掌控毛料,下游缺乏銷售分銷渠道,這些關鍵環節卻往往掌握在廣東以及眾多的臺灣資本雄厚的炒家手里。比如鼎鼎大名的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既無自己的栽培種植基地,每年的毛料收購又缺乏有效的掌控,受限于整個栽培區的毛料價格的波動影響,往往被動行事。雖然掌控了一批毛料供應商,但是常常被卡脖子,特別是普洱茶市場大環境的改變,更是被動應付。其下游銷售與分銷渠道又掌握在鳳江,松木莊園,茶博匯,中山英紅,臺灣飛臺,萬芳,嶺南軒,瑞豐,重慶德軒龍等經銷商手里,眾多的終端渠道又被大大小小的代理商綁架,電商又被書呆子攪局,而經銷商又分為一級,二級經銷商,經銷商下面又有專賣店,這樣一輪輪的到手,自己又缺乏調控和強勢的手段,給予了對方巨大的炒作空間。而更致命的是,由于自身的企業經營水平的低下,又加上07年~12年的長期的虧損,下關沱茶大量利潤來源于定制茶系列,所謂定制茶,就是經銷商提供毛料,由工廠代為加工,廠里只能獲得一定的加工費,往往一餅只有5—10元之間,而加工的成品廠里如要銷售,反倒必須向經銷商購買。14年今天,下關沱茶12年為重慶德軒龍代為加工的紅印系列(包括紅印磚,紅印罐裝沱,紅印503,紅印小單盒,紅印鐵餅,紅印泡餅)炒熱時,由于其旺盛的市場需求量,下關沱茶天貓店只能一次次地向德軒龍進貨,也不得不咽下其一次一次加價的苦果。這就是其產業渠道的不斷被人分割,渠道的不斷延長而自己又掌控能力不足的嚴重后果。更為可怕的是,作為行業龍頭的下關沱茶是這樣一個情況,更別提其他實力和資本弱小的企業了,長期以來的這種局面也導致了普洱茶投資的金融化局勢。
      (六)普洱茶行業不斷引入金融工程的概念以創新其投資和銷售模式導致
      何謂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就是創新和設計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或者解決不斷涌現的新的金融問題,如由基礎性的金融產品,如股票衍生的股指期貨,將不同的金融工具進行新的組合創造出新的系列化金融產品,比如債券型基金是以債券為主體的,結合其他金融工具如股票、本票、匯票的一籃子的組合型金融產品,或者將金融市場的運作手段與其他產業機構相結合[7]。如廣東東莞的天得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引入類似金融交易市場的實時報價系統,一覽無余地展示了普洱茶每天的最新價、漲跌額、漲跌幅、買入價、賣出價、昨收價、今開價、最高價,最低價等一系列數據,并且創造性開辦了茶業銀行業務,主要業務是代理散藏家的存儲,主要是存量大,但是不具備倉儲設施的客戶,天得負責倉儲,并且保證存儲質量,而期間產生的倉儲費用在加上管理費、服務費等相關費用由所有人支付,服務到期客戶有兩種選擇:第一,所有人可以在支付完相關費用后,直接收回產品;第二,由天得旗下的拍賣中心負責拍賣,售后款項由天得收取一部分比例金額,余款支付給所有人。其次,茶葉銀行還可以實行融資業務,主要是倉儲良好的老茶,年份茶,號級茶,印級茶,公司依據真偽與藏家談妥價格后,藏家可以獲得融資款項。這種資本運作手法堪稱金融工程的典范,不僅創造性地融入了分期付款,銀行機構的融資業務,而且順利地將庫存成本轉嫁給了儲戶,更重要的是將一部分信息透明化,初步具備了信息披露的雛形。而且近年來其他產業部門如東莞雙陳普洱,云南則道也展開了相關業務,這種趨勢也在不斷帶動普洱茶投資的金融化。
      三、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主要方法和和應用
      在普洱茶大行其道的今天,隨著市場的趨于理性和有序,越來越多的創新金融手法被引入,與原有的手段相結合,作用于市場和產業,產生了或積極和負面的影響,當今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用信息的不對稱,通過對市場參與者的引導(或者誤導),引起市場參與者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或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進行相關內幕和關聯交易,以獲得收益和經濟收入。
      03年到07年時,在普洱茶市場上掌握最大信息量的往往是一些不露聲色的大莊家,他們不僅先期在港臺炒過普洱,更重要的是他們在上世紀末開始大量收購老茶,主要是99年的時候普洱茶在臺灣炒糊了以后來到大陸的一些大老板,那時他們通過極少的資金量就控制了一大部分老茶,還有通過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自己的渠道銷售能力控制了一批工廠。大莊家下面往往又有數不清的二盤手和三盤手,二盤手主要是一些大經銷商,二盤手下面又有三盤手的參與,他們的合作像一張大網一樣,牢牢地掌控左右了市場,因此他們先天性地具有巨大的信息優勢,在加上一些專家學者的按圖索驥,為老茶年份茶正名,還搞出了什么“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8]”的概念,信誓旦旦地教人如何挑選生茶,熟茶,,七子餅,以及什么喬木級普洱茶,不知多少門外漢當成真理一樣而頂禮膜拜。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做法確實對普洱茶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致使普洱茶迅速飆升逆勢上漲。但是后期的負面效應則不可低估,市場普遍的信息的缺失必將致使市場行為充滿盲目性和滯后性以及自發性,一旦市場風吹動,則極易引起市場恐慌,07年下半年的普洱茶瞬間跌破就是例證。
      (二)仿效金融市場的信息化的交易系統和交易模式,進行普洱茶投資。
      特別是在2010年普洱茶緩慢復蘇以來,普洱茶市場漸趨理性,各大交易市場著手進行了自己的信息化的建設,著名的普洱交易圈,以及云南普洱茶網和中國普洱茶交易網都在自家網站適時發布最新的價格和市場動態,各個企業的市場布局。尤其是普洱圈這家網站,每天都在發布大益茶的最新報價,以及比較火熱的產品,并且對各家企業最近的以及將來的市場做出預測和分析,這不僅有利于引導市場的行為,而且對于規范市場行為,使得投資理性化,對于市場的穩定性的發展也大有裨益,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金融化案例。
      (三)直接將普洱茶作為投資和融資工具,以及以金融化的手法將產品銷售出去。
      勐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出于產業扶持和對普洱茶市場前景的看好,開辦了普洱茶質押貸款業務。2014年勐海縣臻味號有限責任公司由于流動性不足,缺少資金,動用了庫存千萬的普洱茶,作為質押物,得到了貸款5百萬元,緩解了企業的難題,這樣的事例在勐海縣已不再新鮮。據統計,從07年至今,勐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已經為相關企業發放了2.5441億元的普洱茶質押貸款[9]。云南知木普洱茶在先期推出普洱茶收益性產品后,現在又推出了普洱茶期貨運作模式,這是一種典型的金融化銷售手法,具體操作手法是在年前購買“原始100”
      普洱茶后,公司在年底以加價30%的手段進行回購,自從2010年推出后,有的藏家已經獲利500%了。這種獨特的銷售手段不僅為企業贏得了利潤,更創新了一種銷售模式,非常值得借鑒。更重要的是,各家金融機構也不斷推出另類的普洱茶理財產品,工行,建行,民生斷斷續續也在嘗試這種新的業務,這種手法未來定會成為一大趨勢,這對于抵御和分散市場風險大為有益。
      (四)普洱茶的投資往往與金融衍生品,特別是期貨進行有效的結合,以組合的形式和手段嵌入到產品中。
      目前一些投機者,他們往往通過賣空期貨,打壓現貨的手法來謀取利益,具體做法是購買幾份甚至幾十份的期貨合約,并且是看跌(俗稱賣空),而其對手方肯定是看漲一方,對于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投機者來說,他們往往通過購買一批現貨,以低于市場價格拋出,不停地打壓現貨價格,迫使現貨價格跳樓,雖然自身也會遭受損失,但是他又通過看跌看漲的利差彌補了收益。而看漲方是相反的運作手法,他是通過拉抬市場價格而獲利。特別是近幾年,這種手法比較常見,但是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惡劣的手法,不僅對于金融市場的穩定造成較大傷害,而且對于普洱茶正常的價格運行體系也造成了較大的干擾,而且往往會將金融市場和普洱茶行業兩方面的風險進行相互連帶影響,其后果不堪設想。
      (五)最新的手法是一些金融機構特別是證券公司打算將普洱茶產品證券化,然后上市交易。
      主要是將普洱茶作為一個資產池,并根據資產額發行定量的股票債券或者基金[10]。由于其手法較為新穎,現在還處在理論驗證和試點的階段,故不再重墨敘述。
      四、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意義和弊端
      普洱茶投資的金融化進程是未來整個產業發展的趨勢和必然,必將對普洱茶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也會遭受陣痛和沖擊,出于唯物辯證的觀點,我們必須加以分析和利用,趨利避害,必須一分為二的看待,首先說明其積極的意義在于:
      (一)金融化的投資炒作導致的市場轟動必然帶來免費的廣告和品牌形象宣傳的效應,擴大了普洱茶的市場影響力,加深了普洱茶在消費者心中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普洱茶產業的規模以及產能的擴大,其產業的收益和利潤的飆升令人瞠目結舌。
      普洱茶在明清以及民國經歷一段輝煌后,一直到上世紀末期,一直都是默默無聞,無人問津,整個行業一片蕭條和慘淡,直到90年代是也只有300多家生產企業,并且生產規模小、效益差、利潤薄,甚至在云南本省普洱茶都寂寂無名,中間的批發市場更是寥寥無幾,北京的馬連道茶市,03年時出售和批發普洱茶的只有屈指可數的五六家,其市場也僅在港澳臺以及東南亞一帶的狹小地域內,整個普洱茶產業一片暗淡。但是在進過金融化的類似于資本市場的利好消息的一輪輪釋放,普洱茶的春天來了:
      04年2月魯迅和許廣平收藏的普洱茶磚“百年清宮“在廣州拍出了天價,僅僅三克普洱茶,竟然成交額在1萬2千元;
      由張國立捐贈給希望工程的一筒普洱茶在05年10月拍出了160萬元的天價;
      07年上半年普洱茶火熱的時候,第八屆普洱茶拍賣會上,一款眾多明星簽名的紀念茶拍出了28萬的高價;
      更具重大歷史意義的是“百年貢茶回歸故里”“馬幫進京”“思茅更名”使得普洱茶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再加上大大小小的炒家,經銷商的炒作,普洱茶價格不斷上漲,產銷兩旺,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值利潤飆升。時至今日,2013年全年普洱茶產量達9.69萬噸,增加1.56萬噸,增長19.19%,均價上漲7.77元/公斤,增長12.06%,產值達69.95億元,增加17.55億元,增長33.5%。高端普洱原料春茶、秋茶的價格均比去年高約30%,有的甚至能達到50%。企業數量增加到了7000多家左右,一夜之間無數的普洱茶批發市場涌現,北京的馬連道幾乎家家在做普洱,在賣普洱,昆明的雄達,大商匯,廣東的芳村更甚,普洱茶幾年的發展超過了過去的半個世紀。
      (二)引入或者與金融化結合,有利于投資的資本化運作的規范化和多樣化。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現在普洱茶和市場亂象縱生,一片混亂,但是隨著金融化的加深,普洱茶市場必將以金融資本市場為模板,建立一套規范可行的運作體系。近些年大大小小的普洱茶交易平臺不斷致力于信息的披露和公開,以為各個投資者的決策提供信息服務以減少市場的盲目性和自發性以及滯后性。廣東芳村交易平臺普洱第一圈,每天公布普洱茶市場最新行情,包括各企業的新茶,中期茶,收藏投資產品,各種茶類的批發價格,各種年份茶的市場價以及存貨量,以及特價茶,未來行情;普洱圈經常性地公布普洱茶每日的投資行情,各個廠家和炒家的市場觀點,行情布局以及價格行情,云南產區的氣象情況,產銷量,產值等等。甚至各類金融機構直接插手普洱茶市場投資收藏,2011年9月工行聯合大益集團推出了首款普洱茶理財產品,運用金融機構比較成熟的金融結算系統以及支付方式規范了普洱茶的投資收藏[11].雖然屬于個案,但是這種趨勢的延伸和整合必然會對普洱茶市場的規范和游戲規則的建立豎立樣板。
      (三)為普洱茶市場的行業和產業的規范和整合以及優勝劣汰的機制創造良好的機會
      在金融化的投資和資本運作狀態下,企業的運作能力和組織能力以及對渠道和終端的掌控力會受到極大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極具挑戰,尤其對于一些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后,品牌塑造乏力的企業形成極大的壓力。但是對于淘汰落后產能,整合整個市場,規范產品質量和建立良性互動的市場規范是一個極佳的契機。07年的普洱茶市場的起伏和下滑,雖然對整個普洱茶市場和產業來說是一場災難,但是同時也導致了一批落后企業的退出,誕生了諸如大益、下關沱茶、七彩云南、勐庫戎氏、黎明等一批名牌,也對一些存活的企業對市場和投資的運作能力產生了極大的反思。而后普洱茶企業逐漸走進了規范化和條理化的道路,各個企業也加深了自己對市場和營銷的開發和掌控,普洱茶產業漸漸向有序、有節、穩步的方向前進。
      (四)將普洱茶產業向縱深化規模推進,會直接導致普洱茶與金融產業直接掛鉤,推動普洱茶產業新的發展局面。
      普洱茶由于其越陳越香,以及隨著良好的倉儲而價值走高的趨勢較之于一般的證券產品有著巨大的優勢,因此備受各個金融機構的青睞,各種普洱茶金融投資產品不斷面世,普洱茶也由產業投資向金融化的投資甚至直接與金融產業掛鉤,這將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格局。這樣做不僅極大地拓展了普洱茶的外延和功能,而且對于分流一部分市場存貨以及積壓產品以降低市場風險有著較大的助益,09年國投信托推出了普洱茶信托產品,07年10月6日,馬來西亞基金管理公司與茶商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普洱茶投資基金,全名稱為“ksc替代投資基金(普洱茶)”,該基金是一個3年期封閉式基金,總規模為3億元,首期推出金額為2000萬元,投資名額為50名并且最低投資額為20萬元,預計年回報率將達到15%,3年后保守估計將會達到50%。該基金接受海外投資者的申購定個人投資者的資產不少于400萬元,機構投資者不少于2000萬[12]。這種金融機構的涉足和插手的投資手法,不僅利用了其高明的資本運作手法,而且通過金融機構的風險隔離,風險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的手段,可以極大地降低投資市場的盲目性和跟風性,抵御系統性的風險,這將極大地推動普洱茶市場的平穩、有序的運行。
      (五)創新普洱茶銷售模式和渠道的拓展,對于普洱茶功能多樣化的開發將起到基礎性的作用。
      普洱茶其復雜的功能和多樣化的金融投資手法致使眾多的機構和法人加入進去,茶企、收藏家、拍賣商、金融機構、經銷商、終端商、國內國外眾多的投資客都非常希望分得一塊蛋糕,普洱茶的銷售和渠道的寬泛將極大地擴展跨市場占有率,大益與工行的合作推出普洱茶理財產品,榮寶和天得積極從事于拍賣場,建行推出“茶立方壹號”理財產品,各類經銷商和終端商積極展開收藏業務,這些不同的投資手段將推動分別設計了理財、古董、收藏的不同領域,這對于普洱茶為未來的營銷渠道的新的開發和拓展將指明前進的方向,對于普洱確立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收益的增加起到帶動性的作用。
      盡管金融化的投資手法給普洱茶帶來了不小的福音,但是金融化作為一把雙刃劍,也在考驗著整個市場,也會帶來巨大沖擊和挑戰,其消極的影響也是各個企業和相關機構必須予以重視:
      (一)對于整個市場和產業充滿了極大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加劇市場波動,對于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帶來極大的傷害。
      雖然本世紀初普洱茶的發展特別是03年至07年的火熱帶動了普洱茶的狂飆猛進,但同樣的是負面的作用也尤其不容忽視。06至07年上半年的暴漲,市場上不斷地炒作導致普洱茶價格平均上升100%—200%,甚至部分茶品漲幅竟然高達10倍以上,07年的下半年卻經歷一番暴跌,價格大幅縮水,普遍下降達達到30%—50%,很多企業一夜之間倒閉清算,下關沱茶一蹶不振,遭受巨虧,毛料積壓推積如山,負債達到9億多元;中茶品牌知名度大跌,飽受詬病,一切原因起源于其07年的攪局,07年下半年的暴跌的罪魁禍首就是“中茶”,自從96年昆明茶廠停產后一直到06年重新開工,期間都沒有生產過普洱茶。更重要的是06年的3月份,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重新獲得了“中茶”的商標使用權,由于昆明茶廠其低下的生產量,又垂涎于巨額的市場利潤,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走出了自我毀滅的一步,竟然開始授權于其他廠家使用“中茶”商標,并將其批號分頭字賣斷,大量貼牌“中茶”泛濫于市,一時間市場投放2萬多噸,導致了普洱茶的暴跌。時至今日,“中茶”商標都是普洱茶界偽劣假冒的代名詞,不僅產品賣不上價,而且其市場地位更是難堪,實在有負于國字號品牌的稱謂.。同時由于老茶年份茶的價格的抬升,市場上造假之風盛行,不良商人的催熟陳華,質量良莠不齊;一些所謂的文人知識分子也搖旗吶喊,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鄧世海鄧先生,在鄧先生筆下,86年的班禪緊茶提前6年出現、福元昌的主人提前出生、67年緊茶改磚茶,只有下關生產,沒想到在鄧先生筆下勐海茶廠也摻和了進來;1972年才出現的鐵餅硬是在50年代就早產了,可見鄧先生真是“學術界之良心,產業界之福音[13]”,搞得市場真叫一個雞飛狗跳,烏煙瘴氣,他正是利用了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對于信息的壟斷來忽悠市場。更重要的是,不少的炒家偏偏正是根據鄧先生的所謂“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來取得投機的空間,一時間早已作古的號級,印級再現人間,無數的發燒友燒錢上當,無數的投資者趨之若鶩,最后市場崩盤時一片哀鴻遍野,普洱茶產業遭受的陣痛可見一斑。
      (二)導致行業定位的持續模糊化,將產業運作不斷地復雜化和加大產業運作的難度,對于產業穩定性發展極為不利。
      對于產業組織和運作來說,受到的外在和內在的影響因素越多,則產業的組織生產和發展則愈發不利,僅就企業的發展來說,普洱茶由于其多樣化的功能和衍生的其他用途,必然對于產業定位的趨向持續地模糊和不確定,增大企業的運作難度,企業家的投資布局和市場的劃分和公司決策必然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原因。金融化的投資手法必須要考慮由于各方面的連帶效應,當然這個效應是相互的,與金融機構合作的方面顧忌金融產業的風險波及到企業自身,拍賣市場的產品種類的選取必然要對企業的產銷產生較大影響,各個炒家的市場行為也要加入到思考的范疇。目前比較普遍性的做法是往往通過做空普洱期貨而打壓現貨套利,這必須應該引起各企業的重視。
      (三)沖擊普洱茶作為品飲消費品的基礎定位,導致普洱茶偏離其價值取向。
      普洱茶作為一款飲品,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消費為主體,而收藏和金融化的投資不應該也沒有必要過分夸大而占據主要市場,但是現實卻是金融化的投資和收藏占據了主導地位。根據統計,珠江三角洲的普洱茶投資和收藏人士就有20萬之巨,特別是東莞投資收藏量就占到了普洱茶年銷量的五分之一[14]。天得雙陳存量甚巨,預估達到了1萬多噸,一些企業包括大益在大渡崗,七彩云南在廣東都儲存了大量的產品,這樣的做法雖然對品質的提高有較大的助益,但是到期投放市場的存貨必然會對新茶以及市場格局沖擊甚大,存量愈多,其風險更大,而普洱茶不免被安上投機的惡名,長久以往,其飲用消費的地位必定動搖,淪為各個玩家的掌中之物,其獨特的功效和功能化作用將會受到忽視。這樣的風氣正在蔓延,在各類宣傳和廣告中強調的往往也是其收藏和投資作用,什么能喝的古董,增值利器,這樣的宣傳無可厚非,但是傳播太過就喪失其本來面貌了,這是普洱茶投資金融化最大的負面影響,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四)最可能的不利影響在于,對于處在資本弱小,規模化不足的云南企業,很可能丟失市場主導權。
      在金融化的投資手法和炒作下,企業的資金實力和嫻熟的資本運作手法尤其重要,而這恰恰是云南的企業欠缺的,除了個別企業外云南的企業普遍實力弱小,資本單薄,抗風險能力不足,往往淪為其他投資者的代加工基地。而普洱茶的金融化的投資主力主要是港臺的一些資本雄厚,資本運作熟練的莊家,先期就在港臺市場經歷了長時間的運作,并且其可以調動巨大的資源和能力,下面的盤手和小弟眾多,近些年廣東的一些從事房地產,酒店,餐飲的投資者也參與了進來,他們憑借著做生意積累的人脈和資源,掌握了大量的渠道,旗下的專賣店代理商眾多,有些區域獨家代理商甚至壟斷了市場,也往往被廠家顧忌。而云南企業由于起步晚,開拓市場的能力較差,也較為依賴經銷商掌握的營銷渠道。03年到07年當普洱茶火熱的時候,眾多茶企完全對市場的波動起伏無能為力,大益的7542淪為炒作工具,下關更是信息盲目,對市場完全是被動應付,對于市場的崩塌措手不及,遭受巨虧。對于話語權和控制權的爭奪愈演愈烈。作為典型案例的天得茶業,不只是在儲藏和金融化的領域在占據主導,甚至在搶奪品牌,在天得的儲藏基地e倉,云南的眾多知名品牌大益,下關沱茶的包裝被赤裸裸地撕去包裝,再包上天得的包裝發送到其名下的專賣店,而天得到目前為止在全國已有20多家專賣店,雖然也在售賣其他知名企業的茶品,但是它始終在塑造自己的品牌,包括知名普洱賣場品普以及一品堂也同樣在借助云南企業的產品在塑造和擴大自己品牌的影響力,云南企業如果不奮起直追的話,行業的領導地位和影響力不再,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五、云南省普洱茶企業將如何應對普洱茶投資金融化挑戰(云南省境內的普洱茶企)
      作為產業上游的云南普洱茶企業,不僅負擔著生產,市場開拓的重任,更是對產業的發展和穩定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金融化的投資手法實實在在地沖擊和影響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作為企業自身來說,必須內修素質,外煉體質,做好準備,趨利避害,迎接金融化的挑戰:
      (一)充分利用其積極的方面,主要是利用其巨大的廣告效應和以及對產業的帶動作用,不斷擴大產能,搞好品牌塑造和定位,積累資金壯大自身,為企業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金融化的炒作一個顯著的作用在于其造成的泡沫化效果必能引起產業界和市場的轟動,雖有負面的影響,但是也對產業做了一次客觀直接的報道,再加上媒體的鼓動和放大,的確是一次難得的契機。03到現在,普洱茶一次次的過山車似的波動和震蕩,使得普洱茶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一批品牌也迅速成長起來,退出歷史舞臺的昆明和普洱茶廠重獲新生;偏于一隅的勐海茶廠一步青云;早已不再是茶馬古道的加工中心的下關沱茶一夜成名,聞名中外;制藥行業的龍潤參與了進來,天士力也不甘寂寞,投身普洱茶業。幾乎一瞬間在原本只有300家企業的普洱茶到07年時就增加到了6000多家,僅就毛茶產值來說目前最新的數據就達到了近70億元的規模。這樣的機遇在普洱茶歷史實在少見,云南的企業必須緊緊抓住這樣稍縱即逝的機會,以及這些年普洱茶高漲的利潤,壯大自身,爭取在成熟的投資金融化時代來臨時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以后的發展和新的沖擊做好資本和組織的準備。
      (二)高效地整合和掌控產業鏈渠道,縮短產業鏈和渠道長度,壓縮炒作空間。
      普洱茶被爆炒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為生產企業的云南茶企普遍性對渠道的開發不足,極端依賴于各個經銷商和終端商的銷售和手中的客戶資源,產品出廠后,又經過不同級別的經銷商的不斷倒手,不斷加價,不斷被炒,價格虛高,風險愈來愈大,再加上自己資金不足,實力弱小,又常常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受制于突變的市場狀況,上游被人牽著鼻子,下游又掌握在別人手里,給與了別人較大的炒作余地,這也是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出于對市場主導權的爭奪,云南企業必須轉變思維,轉換格局,力爭上游,而普洱茶界的大益模式正是各家企業應該仿效和學習的。自從07年普洱茶泡沫破滅后,大益就著手進行了渠道革命和產業鏈的整合,或許時間更早,在渠道方面,大益創造性地將經銷商轉為配送商,公司與專賣店直接對接,渠道重點偏向于終端方面,省去了中間一系列的不斷地倒手、加價,使得經銷商的炒作空間被壓縮,大益又通過對出貨量,價格的掌控來影響市場,嚴格控制不良的市場行為。在產業鏈方面,大益不僅在巴達山、布朗山擁有萬畝有機茶基地,而且大大小小的茶葉收購站和初制所遍布勐海縣,而大益也擁有在生產方面無可比擬的巨大的技術優勢,其營銷和市場也掌握在自己手里,更重要的是大益14年開始了旅游營銷的嘗試,與雨林古茶坊爭奪經銷商和客源,并在巴達和布朗山上投入巨資來發展普洱茶旅游產業,其幾乎將整個產業鏈囊括在其名下,極少受到其它方面的干擾和掣肘,擁有行業絕對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可以說,大益的成功就是源自于自己渠道和產業鏈的成功,這也是作為一個企業必須應該納入其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云南的茶企可以從產業鏈的低端開始發展,但是當原始的資本積累完畢后,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和品牌塑造,擁有自己的產業鏈和渠道,這才是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作為后進企業的和合昌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和合昌就是一個產業鏈和渠道整合的高手,和合昌沒有自己的加工基地,主要是找工廠做代加工,自己主要是收購毛料和做好品牌的開拓塑造設計,以及渠道的維護和保養,省去了最麻煩最耗費企業精力的生產環節,和合昌這幾年的突飛猛進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三)根本上轉換思維,加強自身企業的資本運作和組織能力,不斷強化風險意識,洞悉市場脈搏,強化避險防險能力。
      云南的企業似乎也有云南人一樣的通病,那就是易于滿足,享受安樂,不思進取,這是一種惰性思維,不加以改變則難成氣候,也無法面對為未來的諸多問題。03到07年時由于產量的不足和普洱茶的新穎和新奇性,一度造成了市場的稀缺,造成了普遍的供不應求,那時處于賣方市場,企業的組織和資本的運作受到的市場考驗較少。但是近幾年普洱茶的發展已經漸趨理性,產能和產量也提升了很多,基本上處于了買方市場,利潤和收益的增加就取決于企業的運作和對渠道的開拓了。而且,金融化的投資手法也越來越隱秘,傳導機制也越來越復雜,涉及的行業也在不斷延伸,企業的避險和抗風險能力也越來越重要,對于市場的預測和布局,以及產品的設計和技術研發能力也亟待提高。云南企業在這樣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期應持續加強員工的培訓,轉變其惰性思維;規范企業組織機構和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大技術投入尤其是功能化的研究,物質和資本也要盡量向市場和營銷部門傾斜,盡快由生產型企業向產銷型企業轉變,如此才能在應對未來的競爭和行業的周期性的漲落。
      (四)加強產業聯合,避免惡性競爭,提高行業協調和協商能力,抵御共同風險。
      云南的普洱茶企業由于長期處在低水平,小規模的發展中,缺乏行業之間的協調和平衡。近年來產業規模擴大,以及后進企業不斷加入,大中型企業之間,小型企業之間的市場、渠道、以及茶品質量的惡性競爭不斷發生,大益商標在港被搶注,大益和雨林古茶惡性爭奪經銷商,一些低端企業壓價競爭,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用烘青毛茶替代曬青茶,以取得成本優勢打壓競爭對手。更重要的是在港臺粵有組織的炒家手里更是被各個擊破,內部惡斗不止,長期以往,市場和行業的主導權都要花落別家。云南茶普洱茶企應該成立一些強有力的行業協會,做好自身內部的紛爭的協調,建立自身的行業規范,一致對外,形成合力,最終掌握市場主導權和行業話語權,群策群力,抵御整個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五)企業著力于普洱茶的品牌推廣和品牌塑造,加大宣傳,確立普洱茶消費和品飲的基礎屬性。
      普洱茶未來發展的最大推動力是來源于品飲和消費的推動,而絕不可以是收藏和金融化的投資為主體,前期的宣傳和推廣強調其獨特的收藏和投資增值作用有利于產業的早期發展,未來普洱茶必須回歸品飲和功能的本源,其他附帶作用應該淡化,立足于品牌塑造和定位,加強茶文化的宣傳,確立自己以消費為主體的受眾,努力向消費者灌輸普洱茶獨特的功效和養生保健效果,這是普洱茶企業為未來需要著力的方面。
      (六)不斷開拓市場,用廣闊的市場消化普洱茶過剩的產能,降低市場風險
      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手法導致目前其功能偏向收藏和投資化的囤積,這種潛在的風險勢必將會對整個產業帶來極大的不穩定和威脅。但是另一方面,普洱茶由于其長期以來獨特的制作手法和口感則不被中國以綠茶為主體的市場接受,
      不過普洱茶近年的火熱勢必將產生廣闊的潛在市場。但是直至今日,港臺粵市場仍然占據極大的市場份額,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廣闊的北方市場和中南、華東,西北則一直起色不明顯,廣大的亞洲市場,中國傳統文化圈,直至歐美都應該是普洱茶力爭占領的區域。云南普洱茶企業應該不斷開拓市場,以品飲和消費作為品牌的定位,利用廣闊的市場消化未來過剩的存貨和產能,降低與日俱增的市場風險,增加企業利潤和收益,確保云南普洱茶企的平穩快速發展。
      (七)加強普洱茶專業倉儲化研究和應用,搶占年份茶以及老茶市場,爭取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普洱茶的專業倉儲化研究是屬于技術應用的的范疇,眾所周知,儲藏良好的普洱茶會隨著年份的延長價格會不斷上漲,產生一定的機會成本,這種獨特的屬性正是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最重要的原因。而普洱茶是否未來增值的因素除了產品的品質外,倉儲也是一個決定性的方面,因此掌握普洱茶倉儲的理論和實踐的制高點有利于獲取最大的利潤和收益。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再此不再贅述。而今,市場上充斥各種各樣的存儲論調,干倉說、濕倉說、云南倉、廣東倉、大馬倉,新穎的窖藏、自然倉,溫度恒定的倉儲、密封倉儲、變溫倉儲,凡此種種,令人眼花繚亂,難有定論。云南普洱茶企想要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以及占據老茶和年份茶的市場主導權,必須在倉儲上多下功夫,實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倉儲方法,爭取實現品質和經濟收益的最大提升。
      六、結束語
      隨著我國金融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創新型金融模式和金融產品的誕生,金融資本市場勢必將影響到普洱茶常規產業投資形式,進而再次催生新的金融化的投資手法和以普洱茶為基礎的獨具匠心的金融產品,普洱茶行業將不斷與金融產業緊密結合,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甚至成為相關系數極高的兩個行業。現今,普洱茶存在的種種問題,如良莠不齊的質量標準,真假難辨的年份茶和老茶,以及不太容易進行資本量化的產品,還有仍然處在品牌塑造和定位時期的前產業發展階段和缺乏約束力和有序性的混亂的市場,更重要的是普洱茶的科學研究的起步較晚,統一和嚴謹的學術理論的尚未建立,導致了金融化投資發展的存在著諸多瓶頸和市場對風險的防范仍然缺失有效的機制。這些問題,將長期伴隨著普洱茶行業的發展,尤其對云南普洱茶產業來說,始終是懸著的達摩利克斯劍。
      普洱茶未來最終將是以品飲為主體的產品,一方面是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推動,另一方面也是資本市場的完善和盈利性的提高所致,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長期損害投資者和上市圈錢的行為,導致了其他投資手段如房地產的畸形火熱,普洱茶的熱炒也受益于此[15]。但是資本市場相對普洱茶的金融化投資來說,其證券化的形式不僅更有利于變現,而且流通性也極佳,這恰恰是普洱茶金融化投資的軟肋。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進入到深度改革時期,其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被彌補的話,將會大量吸引民間資本的進入,分流一部分普洱茶游資,普洱茶的增值投資價值將會大打折扣。但是,普洱茶投資金融化的手法將不會消弭,將會與普洱茶產業并存,并逐漸規范和有序化,成為普洱茶行業利潤和收益的重要來源。
      這兩個趨勢并不存在沖突,相反相輔相成,互為依托,不斷促進普洱茶的穩定有序和快速前進。21世紀是茶的世紀,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世紀,埋沒已舊,后續待發的普洱茶定然會隨著生態養生文明的興起而大發光彩,普洱茶的前途定然不可限量,作為時代的弄潮兒,我們有幸參加到這樣一個過程中,將親眼見證普洱茶的振興之路,復興之路,崛起之路!
      參考文獻
      [1]李睿.普洱茶市中的逼倉機理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8.
      [2]王孟龍.普洱k線圖[j].商界評論,2007,9(9):28-34.
      [3]肖明超.普洱茶的經濟學解讀[j].普洱,2012,24(3):44-47.
      [4]張文杰.普洱茶:泡不開的“快消”策略[n].中國經營報,2008-04-28.
      [5]范麗麗.是茶非茶[d].中央民族大學2009
      [6]gb/t22111-2008,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s]
      [7]朱新蓉.金融市場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鄧時海.普洱茶續[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9]戴振華.6年來用普洱茶從銀行貸出2.5億[n].春城晚報,2014-01-24.
      [10]李敏.切摸把普洱茶“證券化”[n].中國信息報,2007-05-09.
      [11]范璟.工行私銀首推普洱茶理財最高年化收益率7%[n].21世紀經濟化報道,2011-9-16.
      [12]梁寧寧.全球首個普洱茶投資基金成立海鷗集團ksc公司與投資者共筑普洱茶財富版圖[n].國際商報,2007-10-16.
      [13]吳疆.普洱茶營銷[m].云南美術出版社,2010.
      [14]鄭少烘,高飛.我所知道的莞藏普洱[j].普洱,2013,13(3):46-48.
      [15]郎咸平.財經郎眼[m].東方出版社,201
      欧美网站www| 欧美军同性videosbest| 偷天宝鉴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另类ts人妖精品影院| 美腿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 女女同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网站|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无翼乌全彩无漫画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无遮挡辣妞范1000部免费观看| 丰满熟妇乱又伦在线无码视频|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强行扒开双腿猛烈进入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妞干网手机视频| 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 在线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五月| www性久久久com|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在线影视| www.黄在线| 国产精品第八页|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国产美女在线看|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第9页| 高清一区高清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国|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污小说总裁整夜没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