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與白茶的產地及產地環境
發布時間:2024-12-29 點擊:32
茶葉的產地對其品質特征有很大的影響,大紅袍與白茶也是如此,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大紅袍與白茶的產地及產地環境,具體如下:一、白茶的產地及產地環境
白茶的主要產區分布在云南、廣東、廣西、湖南、江西、貴州、湖北、貴州等地;而其中以福建省為主要產地,白茶名氣非常的大;福建省的白茶主要產地分布在福鼎、政和、蕉城天山、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此外中國浙江省的安吉白茶、貴州省的正安白茶名氣也不錯,但由于最早是福鼎首創的,所以又被叫做是福鼎白茶。
福鼎地處于福建省東北沿海,三面環山,丘陵起伏,北高東南低;日照充足,溪流縱橫,水源密布,森林覆蓋率高達69.3%,群山海拔高800-1000米左右;氣候屬于是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有:紅壤、黃壤、柴色土、沖積土,以紅、黃壤為主;空氣質量方面更是沒得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位居福建省全省之首,成就了福鼎白茶有著非常高的品質。
二、大紅袍的產地及產地環境
武夷大紅袍產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東北部天心巖(峰)下天心庵(永樂禪寺)之西的九龍窠。山壁上有朱德題刻的“大紅袍”三個朱紅字。
該產地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在18~18.5℃之間;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峰巖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云霧彌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茶園大部分在巖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
武夷山之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斑巖,中部為礫巖、紅砂巖、頁巖、凝灰巖及火山礫巖五者相間成層。茶園土壤之成土母巖,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巖、紅沙巖及頁巖組成。適宜的土壤,造就出巖茶的優良內質。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爛石礫壤,迷霧沛雨,早陽多陰。
三、白茶及大紅袍簡介
白茶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指一種采摘后,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
白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漢新洲舊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干)、揀剔、復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藝主要曬青,曬青茶的優勢在于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采摘的標準不同,主要品種分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
大紅袍
大紅袍,產于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
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注重活、甘、清、香。
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癥、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以上就是對大紅袍與白茶的產地及產地環境的介紹了,茶葉的產地環境能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大紅袍就是其中的代表,大紅袍的的特殊環境賦予大紅袍獨特的“巖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