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寧強快速推進現代生態茶園建設
發布時間:2024-12-26 點擊:42
初秋時節,漢中市寧強縣高寨子鎮肖家壩村現代茶葉產業示范園,澆水施肥、除草松土,一派忙碌景象。該縣一茶業公司工作人員說,去年秋天公司從安徽等地引進優質無性系茶樹桂紅、黃山試種,預計三年后每畝可增收2萬余元。
該縣通過夯實茶產業基礎設施、規范有序進行土地流轉、加快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品牌化銷售等一系列措施,帶動全縣茶產業由傳統粗放生產加工加速向現代生態示范園轉型發展。
量質并舉建高標準茶園
在高標準茶園建設中,該縣財政部門每年投入500萬元,加快茶園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縣茶園總面積達15.4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7.78萬畝,投產園10.5萬畝。2015年,茶葉總產量3500噸,總產值超過5.2億元,茶農人均從茶葉中獲得收入2765元,有效實現了茶葉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規范有序加快土地流轉
“以前種水稻,產出低還擔風險,現在不但可以拿租金,還能在家門口打工領現錢。”日前,在鐵鎖關鎮后溝村,正在茶園除草的村民告訴筆者。
該縣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自愿、有序流轉,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目前,全縣已建成縣、鎮、村三級土流轉管理服務體系,運用農業信息網、新聞網、政務網、電子顯示屏等,適時向社會發布土地流轉供求信息2.3萬條,接待政策咨詢7.8萬人次,促成流轉交易1341宗,交易面積6.7萬畝。同時,建立了“縣、鎮、村、業主”四級聯動和定期巡查機制,定期組織開展督促檢查,強化土地流轉合同簽訂、履約監督和用途監管,有效防范、化解流轉風險。
創新管理加速茶產業發展壯大
近年來,該縣大力推行茶園機械化管理,通過財政獎補、爭取項目、多方籌集等辦法,推廣應用茶樹修剪機、采茶機、微耕機等茶園管理機械400余臺,年機修面積7萬余畝,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緊張的矛盾,降低了茶園管理成本。同時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提高寧強茶葉軟實力;嚴格執行“漢中仙毫”生產工藝流程,切實加強服務和技術指導,確保品牌純正;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宣傳推介工作,組建了羌州茶藝表演隊,積極參加陜西茶葉節、西洽會、國際茶葉博覽會、楊凌農高會等各類茶事活動和商貿交流活動,下功夫提升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近幾年,該縣茶葉在各類茶事活動中獲得省級以上金獎30余個。同時,加快市場拓展,在省內外設立銷售代理窗口20余家,一批大中型企業和超市與該縣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寧強茶葉銷售渠道逐步擴大,聲譽日隆,廣受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