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評價蔡襄對推動茶葉加工技術(shù)的進步的貢獻
發(fā)布時間:2024-12-23 點擊:45
蔡襄才德俊偉光明,堪傳華夷。然而,遺憾的是比他晚出25年的大文學(xué)家、書畫家蘇軾卻在《荔枝嘆》一詩中譏諷蔡襄,以貢小龍團“爭新買寵”于皇上有失名士風(fēng)度。此論并不公平,對蔡襄的形象有巨大的損害,值得一辯,應(yīng)予“平反”,恢復(fù)名譽。蘇軾在《荔枝嘆》中,借古諷今,先譴責自東漢至唐,以進貢鮮荔枝博取宮妃歡顏而不得不“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 一堠兵火催”,害得勞動人民“顛坑仆谷相枕藉”,“驚塵濺 血流千載”,進而諷刺當朝大臣丁謂(丁晉公,宋真宗時宰 相)、蔡襄之貢大小團茶,錢惟演進貢牡丹,取寵于皇上。詩 曰:“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洛陽 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蘇東坡還自注曰:“大小龍 團始于丁晉公,而成于蔡君謨。歐陽永叔(歐陽修字永叔) 聞君謨進小龍團,驚嘆曰:‘君謨,士人也,何作此事耶! ’”
蘇東坡通過《荔枝嘆》犀利地揭露了帝王的驕奢淫逸, 官吏的獻媚買寵,并對因此而深受苦難的人民寄予莫大的同情,這無疑是值得稱道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對蔡襄的指 責,卻只看表象不見本質(zhì)。用歷史發(fā)展觀加以分析,可以說身 為福建轉(zhuǎn)運使(專為朝廷督辦貢品的官吏)的蔡襄督辦貢茶、創(chuàng)制小龍團是合情而又合理之舉,不該責之太過,對其推動茶葉生產(chǎn)的貢獻更應(yīng)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