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霍山黃芽是屬于綠茶嗎?
發布時間:2024-12-16 點擊:47
霍山黃芽,安徽省霍山縣特產。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經非常出名,雖然是名茶,但也有人會問,霍山黃芽屬于什么茶?是屬于綠茶嗎?那么,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看看。
安徽的霍山黃芽是屬于綠茶嗎?
霍山黃芽屬于黃茶的,它不屬于綠茶。雖然加工工藝近似綠茶,但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
所以霍山黃芽屬于輕發酵茶類,是黃茶。而綠茶則是不發酵茶。
霍山黃芽悶堆的技術就有以下的幾種形式進行:殺青之后趁熱悶堆,像臺灣省黃茶;揉捻后悶堆,如黃湯;初干后悶堆,如黃大茶;紙包低溫悶黃,如君山銀針;薄攤悶堆,如霍山黃芽。由于使用不同的技術,所以葉子變黃的程度也會一樣,所形成的品質也會各有不同,霍山黃芽在黃芽中的變黃程度算是輕的一類,因而品質接近綠茶。
霍山黃芽采制工藝
霍山黃芽鮮葉細嫩,因山高地寒,開采期一般在谷雨前3-5天,采摘標準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黃芽要求鮮葉新鮮度好,采回鮮葉應薄攤散失表面水分,一般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當晚制完。霍山黃芽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
制作工藝包括殺青(生鍋、熟鍋)、毛火、攤放、足火、揀剔復火等五道工序。
1、殺青
分生鍋、熟鍋。生鍋要求高溫、快炒,鍋溫掌握120—130度左右,以鮮葉下鍋后有炒芝麻聲為度,葉片無炸邊爆點。手炒每鍋投葉量50—100克,鮮葉下鍋后用雙手或單手抹抖,抹得凈,抖得開,充分散發水分,至葉軟色暗時轉入熟鍋。做形手勢是抓甩、抖翻結合,葉下鍋后先炒,使葉受熱均勻后四指并攏,拇指張開,抓住茶葉向鍋內側然后甩開直至當手感稍燙手時即改用抓抖散發水分,如此反復抓、甩、抖相結合,直至芽葉收攏呈雀舌形時出鍋。
2、毛火
溫度110-120℃,投葉量3—4鍋殺青葉,采取高溫、翻勤、快烘,2人名左右翻烘一次,約烘5分鐘至茶銷有刺手感,香氣溢出約七成干時下烘。
3、燜黃
毛火下烘時趁熱攤放在團簸內,燜黃24-48小時至葉軟微黃后上烘。
4、足火
烘頂溫度90℃,投葉量為0.5-0.75公斤,每3-4分鐘翻烘一次,翻烘動作要輕慢,歷時15分鐘,手握有刺手感,茶葉捻之即斷碎,九成干時下烘攤涼即成黃芽毛茶。
5、揀剔復火
復火前揀去飄葉、黃片、紅梗等雜質。拼配花色,使色澤一致。復火溫度90℃左右,每烘籠投葉量1.5—2公斤,每4-5分鐘翻一次,并隨著茶葉干燥程度的提高逐次縮減,翻烘要輕、快、勤,時間15-20分鐘,烘至茶葉手捻成末,茶香濃郁,白毫顯露,下烘,趁熱裝筒。進入市場銷售或入庫保鮮。
本次內容就介紹到這里,霍山黃芽屬于黃茶,其品質特點非常鮮明,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