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貢芽是什么茶
發布時間:2024-12-15 點擊:69
天尊貢芽是半烘炒綠茶中的名茶,原名天尊貢巖茶。因產于浙江桐廬縣歌舞鄉天尊峰東側的天尊巖而得名。宋代曾作為貢品,系歷史名茶。
天尊貢芽的品質特征:
此茶沖泡后,嫩芽朵朵,狀如雀舌,香氣清高持久,湯色綠而明亮。干茶亦十分美觀,形似壽眉,銀毫披露,綠中透翠。成品茶形似壽眉,銀茸披露,綠中透翠。沖泡后嫩芽狀如雀舌,香氣持久。
天尊貢芽的制作工藝:
天尊貢芽采用一芽一葉初展鮮葉,輕采輕放,朵朵完整。茶籃用布遮蓋,避免日曬,每公斤鮮葉約1.25萬個芽頭。
加工特點:薄攤吐芳,輕炒保色,理條造形,輕揉促質,低溫透香。此茶沖泡后,嫩芽朵朵,狀如雀舌,香氣清高持久,湯色綠而明亮。干茶亦十分美觀,形似壽眉,銀毫披露,綠中透翠。
春茶于谷雨后開園,新梢已形成開面,采摘標準以一芽一葉為主。鮮葉采回后及時板片,將嫩葉(未開面)、老葉(已開面)分離出來炒制瓜片,芽、莖梗和粗老葉炒制針把子,作副產品處理。天尊貢芽炒制分生鍋、熟鍋、毛火、老火五個工序。
生鍋與熟鍋:炒茶鍋口徑約70厘米,呈30度傾斜,兩鍋相鄰,一生一熟。生鍋溫度100℃左右,熟鍋稍低。投葉量約100克,嫩片酌減,老葉稍增。鮮葉下鍋后用竹帚或蘆花帚翻炒1—2分鐘,主要起殺青作用,炒至葉片變軟時,將生鍋葉掃入熟鍋,整理條形,邊炒邊拍,使葉子逐漸成為片狀,用力大小視鮮葉嫩度不同而異,嫩葉要提炒輕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葉則帚把要帶緊,以輕拍成片。炒至葉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時即可出鍋,及時上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