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倉儲之制造自己最好的普洱茶
發布時間:2024-12-14 點擊:43
普洱茶,無論是生熟普,都有后發酵工序.嚴格地講,只有經過適當后續的發酵工序的普洱茶,才是合乎品喝要求的的普洱茶.盡管目前有不少茶友把新生茶當作綠茶來喝,把新出的熟茶也新喝,但從健康及品飲價值來說,是不合格的普洱茶.對于普茶這特殊的茶類品種來說——這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普洱茶。
因此,倉儲問題對于普茶來說,是不可回避的,也必須經過的程序。雖然以前不少人都談論過這一話題,但這里我以個別十幾年來的粗淺經驗及對茶淺薄的理解去談談自己對倉儲的看法和認識。
大概綱目:a、不是純干倉是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倉儲才是最好的;
b、目前市場上倉儲現象簡析:茶商倉與家庭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c、摸準自己的倉儲需求,選準倉儲茶,備好自己存茶條件;
d、存出自己的最好的普洱茶和倉儲的自我修正。
a、不是純干倉是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倉儲才是最好的普洱茶。
普洱茶歷來都不是強調純干倉的概念,純干倉概念的出現時間大概也不會超過十五年。首先,lz要提出幾個問題:
1、大概在2003年前,有幾個會喝到純干倉的普洱茶?
2、又或者九十年代之前的茶,又有多少比例的老茶是純干倉的?
3、同時純干倉是什么概念?是長期黃河以北的的純干或者是淮河以北的純干倉?又或者是長江以北的純干倉?南方的干倉?云南的純干倉?臺港的純干倉?
4、最后,純干倉的標準是什么?
所以,純干倉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起碼目前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說純干倉,也許可以說純干只是一個大概的概念,也可以不好聽地說的,是忽悠的概念。
既然沒有一個標準的倉儲和統一的概念,所以我們就不可以執著于一個模糊性的概念。不然則自我束縛,容易給人忽悠,或者自已本身也在忽悠自己。
摒棄了概念的東西,我們就可以回歸茶本來的東西——喝什么樣倉儲的茶才好?什么樣倉儲的才是最適合自己?
普洱茶其本質是后發酵茶,沒經過后發酵的過程,產品本身就不是完全稱得合格的普洱茶產品,而在目前特有的現象——需要顧客自己后續制作的產品。在食品中可以說特別而又特別!因而產生了倉儲紛繁的說法,其實就是自己制作普洱茶的品質的高低。倉儲,是你或茶商的后續工廠!只不過這工廠的工人只有:你、微生物、酶、氧氣、水分。只有長期的適度下的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氧化作用的后發酵過程的普洱茶才是合格的普洱茶。
過于強調純干,本身就不是正確的理念。相對正確的理解是——干倉,沒有故意或者無意受潮的茶,都可以稱為干倉茶。如果一定要有區別,可以在前面加上云南干倉,或者是南方干倉就可以了,如果你是茶商,可以把倉儲變化過程標清晰,則是合格的說明書。在倉儲指數上,則個人比較推薦黃剛先生的指數標示法;以50為中界,偏左偏聽偏右以示區分。可惜還是不完善。
所以在我個人的普洱茶概念里,是沒有所謂的純干倉的概念。只有適合的倉儲。你需要什么樣的普洱,你認為什么的倉儲是最好的倉儲,那么就是最好的普洱。
1、要除去嚴重濕倉或故意做倉的普茶,因為這種茶已然變壞,證明是會影響身體健康的,本身就不是一個可入口的產品,因而要除去。茶前提是衛生。
2、才是什么樣的倉儲。在衛生的前提下,有人喜歡南方倉,有人喜歡北方倉,有人喜歡相對長期干爽天氣下的倉儲,有人喜歡相對適度潮濕的倉儲,這些你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選擇適合自己的。
3、是茶質茶區影響倉儲。并不所有的茶都是干就好,要區別對待,同時和個人的口感取向和茶值觀有極大的關系。有些苦澀度高的茶,在所謂純干倉下,有些甚至二十多年還是變化不大,從品喝價值來說,確實沒有人喜歡又苦又澀的茶,所以早二三年適當的潮濕度對于茶品質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這過程,確實誰也沒法說清要幾個十年才能去卻苦澀。有茶質薄的茶有時也同樣處理。而以香甜著稱的茶區茶則非要“干”不可,如倚邦、景邁的茶。所以,問題是你要是什么樣效果的茶?你是要陳化快一些,還是苦澀刺激一點,還是香銳些,完全你個人的取向。當然,有道德和商德的茶商也會根據自己對茶的理解去存放茶。
4、健康是旨歸。不可忽視是新生茶對健康的負面作用,和新熟的燥性。喝長期不轉化的茶對身體的損害有時是不可估計的。以前的茶客,一般十五以下的生普洱是非少喝的,但現時的茶客,竟然三年以下可以大口大口地喝,我真是擔心!這也是對純干倉錯誤理解的最大害處。許多的人身體證明長期海喝新生茶是身體不利的!相反,不少的老茶商長期喝卻是入倉茶!(我不鼓勵也不反對喝入倉茶,但確實值得思考!)而且,有些的身體根本不適宜喝就不可以不喝嘛!所以說喝茶,應該用身體喝茶而不完全是用口去喝——選擇喝衛生、利于身體健康的茶,這才第一個出發點。當然,什么樣的倉儲茶才適合自己的,什么的茶才是好茶,文字上非常難以表述清晰,只有不斷實踐——喝,和不斷思考,不斷交流,最后還一句話——用身體喝,其次才是用口喝,最后才是用耳喝!沒有標準,存乎你身,你的口!
呵呵,最后,發現自己說等于沒說!
b、茶商倉儲與家庭倉的差異。目前大概可以分代理商、批發商、專營商、混批零售商、零售商、制造商、屯貨商、中間商。當然中間一些是混合性質的,不一而足。所以在倉儲方面,這些不同的茶商對于倉儲的要求明顯是不同。
純干倉的需求統一性選擇。據個人的觀察,從其目的性、態度、經驗而言,絕大部分的誠信而又長期性經營的茶商,對于倉儲的認識與態度是慎重和認真的,會根據客戶群的需求審慎地對待倉儲的。而相反,個別并無長期經營目的的茶商會相對馬虎對待;對于一些03年之后的不少新晉茶商,經驗不足,倉儲談不太多的經驗,總體還是“不霉”為前提,純干倉總是不會有太多的損失,所以“純干倉”會成為最好的托詞和選擇。加上03之后普洱茶風起云涌,新茶商總體占絕大多數,“純干倉”便成為主流。
純干倉選擇的無奈
因利選之。老茶商相對會更多以經驗和長期經營角度去處理倉儲,會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需求,對不同的茶品、茶質、茶區的茶區的茶進行不同的處理,并不會一概而論以純干倉處理。港澳的一些老茶商,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經驗。90年代中期前,港茶大多數是以入倉處理,當然這種處理是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要求,但絕不亂來的。這是與港臺絕大多數人普洱品喝習慣有著極大的關系。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開始以干倉為好的的觀念占據主流上風,作為一些老茶商也不能因循守舊,干嘛放著錢不賺,提前品喝,而且不用入倉、放倉的繁雜和辛苦,干脆“干”就行了,好銷就行了,管不了有沒有真味,管不了能不能入口和身體的需不需要,所以03年后出現港倉的概率可以說非常少,幾乎絕跡。非常簡單,干倉茶更好銷,更受喜愛。這就行了!其實,一餅真正好的港倉茶是非常難做的,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耐心是做不來的。
因簡單選之。而對于以純干倉而言其實更為簡單,配一臺自動工業抽濕機則可以,每天定時二個小時(分段)通風。而相對而言,南方自然倉的處理對于茶商而言,是比較費功夫的,(對有些茶商而言,這是一個商業秘密!),而且對于一般的大商來說,誰都知道南方是天然的存茶的好地方,也都知道不潮不霉的自然倉滋味是最為豐富釅醇,更能體現普洱的釅純厚香陳的真味。但南方自然倉對于大倉而言也是風險較高的,自然倉一般以傳統的木炭、石灰作為防潮劑,有時會輔助抽濕。正因為以傳統防潮方法為主,加上南方的天氣多變,某幾天出現問題而又不及時處理則不可逆轉。所以,更需要精細的管理!所以,能夠喝以傳統的自然大倉的茶,那真是很不錯的的選擇!但據我觀察,市面上還是比較少這種專業性的自然倉,還是以簡單的純干倉為主,千篇一律的純干倉其實也是對不同茶質的普洱的損失!孔子之法因材施教,應用于普茶倉儲,則是“因茶施存”,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不同普茶的本來滋味和特點。如果說,一餅好普洱是好茶質加好倉儲,其實是專業茶商的職責。
因導向選之。前面已經說過,普洱茶的真味在于后續發酵陳化到位。但足夠時間的陳化的普洱茶有多少?大家心理清楚。據我們的觀察,即便是十五年左右的準備老生茶,也要在南方自然陳五年以上達到品喝的較好效果。以前用“祖輩存茶,孫子喝茶”來形容普洱茶的難以陳化和品喝標準,足見普洱茶達品喝老普的健康要求之難。而在云南原產地進行了陳化,確實沒有二十年以上的時間確實難以陳化到位。但試想,03年以后,普洱茶商的比增是十倍以上數量增加,老生茶和準備老生茶能多少?茶商也得吃飯,維持生計的,純干倉、中生茶、新喝其實是一個求次的無奈性選擇概念,同時也養活了大批的茶商,特別是新生代茶商。有時數量多不一定是真理。所以,03年后,純干、喝新、中生代、做倉的名詞也就應運而生,其實是利之所趨。但長期喝不到品喝年份的新生茶,對身體的損害確實不可估量。如果你不信,可以考察你周圍的嗜新茶者,不出三年,身體一定會走下坡。這不是嚇人的,是見多了。
茶商倉儲,第一目的是貨好賣,純干的更少了交易之間的磨蹭,直接成交!至于近年的炒茶,更是有幾乎連箱子也得干凈無比笑話!即使陳化到位的茶,只要倉儲稍欠,必然趨勢要千方百計才能找到合適的下家,這對于商品來說是痛苦的,也不是做生意的愿意做的事情。
以上,只是把一些我個人認為正確的喝茶理念,分析我個人對普洱茶存放二、三十年一些現簡析。僅作交流,閣下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