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角度分析:普洱茶上的“白霜”到底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4-12-13 點擊:30
導讀:一些茶友將普洱茶存儲一段時間之后,突然發現自己的普洱茶上出現“白霜”,那這種“白霜”到底是什么呢?“白霜”的出現是好是壞呢?出現“白霜”的茶還能繼續喝嗎?本期就為茶友一一道來。
首先可以明確的告知茶友,普洱茶上出現的“白霜”是普洱茶品質優良的體現,是普洱茶后期轉化中的正常現象。
一、“白霜”到底是什么?
普洱茶的后期轉化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生物氧化和自然氧化過程,因而普洱茶上的白霜也不只是單一物質,而是混合物。這就是為何部分茶友認為“白霜”是茶多酚,另一部分茶友說茶多酚是黃色粉末與“白霜”不符,認為“白霜”不是茶多酚的原因所在。下面就為茶友揭秘,普洱茶“白霜”的詳細構成成分。
1、兒茶素析出
茶多酚其實是一個統合性物質名稱,也就是混合物,并不是單一物質。茶多酚包含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和酚酸類。其中黃烷醇類物質含量最高達60~80%,而茶葉中黃烷醇類物質主要是兒茶素(兒茶素是黃烷醇的衍生物,屬于黃烷醇,也叫茶單寧),兒茶素是無色結晶形固體。
且兒茶素中含有結晶水(水分子),普洱茶在較干燥的空氣中,以及發酵氧化放熱的雙重作用下,兒茶素會慢慢地失去結晶水,以致于兒茶素由水合物晶體,變成粉末狀的無水物,出現在普洱茶的表面形成“白霜”。
2、咖啡堿析出
并且并不僅僅兒茶素如此,普洱茶中的咖啡堿(咖啡因)也是一樣,水分(結晶水)在普洱茶的存儲過程中,隨著發酵反應中放出的熱量而蒸發,以及自然干燥溢散,白色的咖啡堿也隨之析出,也成了一部分“白霜”。
3、兒茶素與咖啡堿的絡合物
“白霜”還有一部分是兒茶素與咖啡堿的絡合物(兒茶素和咖啡因反應生成的一類物質)。
4、糖類物質析出
同時普洱茶中水分在干燥存儲條件和氧化熱量下蒸發,還使得普洱茶中的一部分糖類物質析出,也構成了“白霜”。常見的柿餅上的“白霜”就是糖類物質析出造成的。
二、出現“白霜”還能喝嗎?
兒茶素、咖啡堿、兒茶素與咖啡堿的絡合物、糖類這幾種物質常溫下都是白色或者無色透明,且析出時都能形成針狀結晶,而顯微鏡下的“白霜”正是白色和無色透明針狀結晶。
而無論是茶多酚、咖啡堿、糖類物質、還是兒茶素與咖啡堿的絡合物對我們的身體都是有利的。
兒茶素抑菌、抗衰老能力顯著;
茶多酚類物質具有較好的抗癌、抗輻射功能;
兒茶素與咖啡堿的絡合物能夠提供多種有益物質;
咖啡堿也就是咖啡因能夠提神、利尿對腎臟有保健功效;
糖類是一切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主要的來源。
而也只有內含物質豐富、品質足夠好、且在合理干倉存儲之下的普洱茶,才會再后期存儲中,經過后發酵氧化才會出現“白霜”。
三、如何辨別“白霜”和霉變。
霉變所產生的霉變菌落也會呈白色,所以可別把“白霜”和霉變給搞混了。辨別霉變和“白霜”可從:看、摸、聞、溶這四方面下手。
一看:從茶餅上來看,產生“白霜”的茶餅是干燥的,條索是相對緊結的,因為如上所說構成“白霜”的物質大部分,都是結晶析出的,而造成結晶析出現象的原因是水分的散失。
而霉菌是在相對潮濕的環境下產生的,茶餅整體會顯得潮濕,且餅形松散,條索不緊結。至于如果茶餅上出現青色、綠色、紅色等較為鮮艷的物質,那最好還是不要品飲了,自然界的規則就是越鮮艷的物質越危險。
圖|已經發霉的茶葉
二摸:霉變所產生的霉變菌落也會呈白色,但霉變的霉菌摸上去感覺潮而滑。而“白霜”摸上去是干燥的,且會有質感、或者小顆粒感,有一部分摸上去也會滑,但那種滑是干滑,不像霉變的那種濕滑。
三聞:聞起來“白霜”是沒有明顯氣味的。而霉變的白色霉變菌落是有刺鼻,或者令人不適的異味的。
四溶:將茶餅上的白色物質取一些下來,放入裝有溫水的無色玻璃杯中,真正的“白霜”是能夠像食鹽一樣溶入水中,而霉菌是不會的。
以上就是普洱茶“白霜”的構成、功效。以及“白霜”和霉變的分辨方法,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普洱茶知識可在董玥說公眾號(dyshuocha)中查閱。(作者|子瑜,南茗佳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