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樹茶資源概略
發布時間:2024-12-10 點擊:42
古茶樹并非云南特有,不僅國內古樹茶資源分布廣泛,就國外而言,緬甸、老撾、印度等鄰國也都分布有豐富古茶樹資源。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由于印度阿薩姆存活古茶樹眾多,國際茶學界一度傾向于“世界茶源”在印度。直至九十代初期,云南那些歲月悠久的古茶樹一次次發現且被外界媒體曝光,經茶學專家認證樹齡均在千年以上,事實證明云南存活著較印度阿薩姆種更為原始、起源更早的千年古茶樹,也是“世界茶源”之榮譽得以定鼎云南的有力佐證。
云南茶種資源豐富,樹齡優勢明顯,就古茶樹資源來看,無論是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古樹茶均在全國乃至世界均享有重要占比,足以傲視國內外所有茶葉產地。這些茶樹“活化石”踩著歲月腳步存活于今日,樹齡稍幼者數百年,年歲稍長者上千年,足以為茶文化、茶科研、茶產業等各個領域提供不俗價值,且影響深遠,其存在意義遠非表面利益那般膚淺。
云南古茶樹資源涉及占地面積廣闊,再者許多微小產區古樹茶資源分布零散,大面積野生型古樹茶更是處于山林深處,地勢險峻難尋,導致云南古茶樹資源分布情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留有空白。因此,古茶樹資源保護工作進展緩慢,其相關研究、開發和利用等潛在價值更是不好深度挖掘,期間雖然多次組織開展濕地調查工作,卻因為種種阻礙難以銜接。盛易祥。
為了對云南省古茶樹資源有一個系統了解,由云南省茶業協會決定組織專家組,云南省政府辦公廳、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農業廳、云南省農科院等相關單位給予支持,自2010年10月起至2014年5月止,專家組奔赴云南省古茶樹主要分布區地域,進行信息收集,開展實地調查,將相關資料建檔歸案,終于編訂成了一套較為細致、系統、完整的檔案資料。
黃炳生老師主編了《云南省古茶樹資源概況》一書,其中對云南古茶樹分布多有介紹:
“從行政區域來看,云南的古茶樹資源分布于全省16個州市中的12個州市,主要分布于滇西茶區的臨滄市、德宏州、保山市、大理州和楚雄州,滇南茶區的普洱市、西雙版納州,滇東南茶區的紅河州、文山州;在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僅留存有極少量零星、分散的單株。
從分布面積來看,云南現存古茶樹資源總分布面積約為329.68萬畝,野生種古茶樹居群的分布面積約為265.75萬畝,栽培種古茶樹(園)的分布面積約為63.93萬畝。”
從上圖表中的數據看似龐大,實則面積是個籠統范圍,需要考慮每株古茶樹之間的間距,其實細化下來總株數并不算多。尤其2015年易武彎弓一場大火燒了兩天兩夜,2019年西雙版納茶區旱災嚴重,不曉得直接或間接導致多少古茶樹枯死。古茶樹不同于其它農產業,其生長周期太過漫長,基本也是枯死一株便少了一株的狀態,很多人這一生也不一定能熬過一百年之久。因此,個人認為古茶樹資源還是應當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方能可持續性平衡得長久。
云南自古非我國重點經濟建設中心,致使云南坐擁豐富資源而有待開發。自2007年后云南“古樹茶”興起伊始,雖然不乏“炒作”之嫌,卻也使得普洱茶行業名聲大噪,讓更多茶人得以領略普洱茶之美。在編者看來,先不論炒作者意欲為何,普洱茶“炒作”之基礎源于獨特,“古樹”在于樹齡之高,“純料”區別于拼配之外……適當“炒作”有利于推助普洱茶行業發展,壞便壞在私欲熏心,跟風不斷,過猶不及,讓不少茶人對普洱茶行業褒貶不一。
本文編者無意將云南古樹茶資源分布細化至山頭,多是一些貪多嚼不爛的“干貨”,撰者焦灼,讀者心累,后續篇章中再為大家細細解讀。文末,編者忽然想到一句常常掛于老茶客嘴邊的口頭禪:“普洱茶學深似海,喝到老死不回頭”,用于普洱,卻是再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