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的生長環境 普陀佛茶的采制工藝
發布時間:2024-12-09 點擊:38
普陀佛茶產于中國浙江普陀山,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也稱“普陀島”。普陀海島氣候宜人,空氣潔凈,陽光漫射,常年多霧,云霧彌漫,雨量充沛,十分適宜茶樹生長。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普陀佛茶的生長環境。
普陀佛茶的生長環境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也稱“普陀島”。普陀山頂峰--佛頂山,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這里冬暖夏涼,四季濕潤,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日出之前云霧繚繞,露珠沾潤。加之茶樹大都分布在山峰向陽面和山坳避風的地方,這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自然環境。
普陀佛茶位于舟山市東南部蓮花洋上的普陀山,是島嶼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一面是群山的奇峰,一面是廣闊的沙灘,綠色的山巒叢林當中,點綴著許多金色的廟庵寺院,從空中往下看,真像一個人工精心培植的美麗“盆景”。
相傳普陀山是南海觀世音修真得道的地方,山上的寺廟都以供奉觀世音為主,這是普陀山的一大特色。普陀山為丘陵性島嶼,地處東海之濱的東端,山丘海拔200米左右,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5℃,年均降水量1187毫米;山丘土壤多為紅黃壤土,腐殖豐富,土層肥厚,林木茂盛。
普陀海島氣候宜人,空氣潔凈,陽光漫射,常年多霧,云霧彌漫,雨量充沛。島上植被茂盛,土地肥沃,茶園生態環境優良,所產茶葉品質優異。佛茶在每年清明節前后采制,取鮮葉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要求“勻、整、凈、嫩”。鮮葉采回后經薄攤--殺青--揉捻--搓團--起毛和干燥等工序制作成茶。普陀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澤翠綠批毫,香氣馥郁芬芳,湯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醇爽口,又因其似圓非圓的外形略像蝌蚪,故亦稱“鳳尾茶”。
普陀佛茶的采制工藝
1、機械采摘
分兩次進行,茶片采摘有單人和雙人采摘機。春茶第一輪,已達一芽二葉時進行;10天后一芽三葉期時進行第二輪。單人機日采茶工效相當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葉和老梗老葉較多。雙人機正副手配合,每人每臺采茶工作量可達1650kg。應采蓬面15~20cm處的茶葉,切割過高或過低都影響茶葉質量。成熟茶園分兩次采摘,來回一次完成。投產茶園采茶季節結束后,要求茶蓬面留葉指數應在3葉以上,或蓬面厚度10cm以上。
2、茶葉加工
鮮葉—攤放—殺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倉。機械化技術進入加工車間的鮮葉應立即攤青,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的鮮葉要分別攤青,雨水葉要攤薄,不能重疊,每小時翻一次,鮮葉應攤放在竹席上,厚度為1—3cm,攤放地點要求陰涼,不受陽光照射,清潔衛生,空氣流通無異味,嫩葉要隨時觀察,4~12h內以鮮葉失重率10%—15%為宜。攤放過程中,適當輕翻以利均勻散發水分和散熱。鮮葉經殺青機、揉捻機、齒切機、理條機、風力選別機、圓篩機、烘干機加工后,所制茶葉條索緊結,卷曲勻齊,色澤翠綠,白毫顯露。
本文就介紹到這里。普陀佛茶屬于綠茶一類,品質上乘,內質也十分豐富,具有品飲的價值。常飲對身體還有諸多的益處,有利尿、降脂減肥、提神消疲等方面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