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炒制的信陽毛尖味道更好信陽毛尖手工炒制的工藝
發布時間:2024-12-08 點擊:51
信陽毛尖的品質一直都是有口皆碑,北宋蘇東坡曾經贊賞其為淮南第一茶,色香味俱全,品質與浙閩出產的茶不相上下。一般信陽毛尖的制作工藝流程是青葉入生鍋—熟鍋—初烘—攤涼—復烘—擇揀—再復烘—包裝入庫。但其實手工炒制的信陽毛尖味道更好。
手工炒制的信陽毛尖味道更佳,這要求信陽毛尖鮮葉采摘后要及時炒制。手工炒制的信陽毛尖主要有生鍋、熟鍋、烘焙、揀剔4個過程。
炒生鍋即殺青和初揉。信陽毛尖鮮葉的檔次越高,鍋溫要越低,至于炒制時間根據芽葉的老嫩、肥瘦、水分多少進行靈活掌握。炒至鮮葉的葉片變軟卷曲,條索明顯,嫩莖折而不斷,即 可進入熟鍋。
熟鍋是信陽毛尖成形的關鍵,除蒸發水分,揮發香氣之外,使信陽毛尖的外形達到細、圓、緊、直的特點后,及時對其進行烘焙,徹底破壞茶葉殘余的活性酶, 初步固定信陽毛尖的形、色、香、味。
信陽毛尖初制后,還要經過人工分揀,剔除粗老葉、黃片、茶梗和碎片,稱為“級外茶”,留下來的信陽毛尖是條形茶,顏色翠綠,大小均勻,是高檔的信陽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