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產區文化——大坪茶歌
發布時間:2024-12-06 點擊:44
大坪鄉位于鐵觀音產地安溪縣南部,距縣城54公里,與廈門市同安區和漳州市長泰縣接壤,全鄉現有7個行政村,18200人,這里素有“大坪小上海”之譽,是國家級茶葉良種“毛蟹”的故鄉,也是安溪縣鐵觀音茶葉主產區。這節不講鐵觀音的功效與作用。
每到采茶季節,穿梭在茶園里的采茶姑娘,忙碌在林中田間的小伙,手干活兒口唱歌。歌聲、笑聲此起彼落,和著潺潺水聲,啾啾鳥囀,整個大坪,就像一幅有聲有色的淡墨山水畫!
大坪茶歌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在這里,從呀呀學語的小兒,到白發蒼蒼的老人,都會即興唱幾首茶歌。采茶季節,這里成了歌海。茶歌反映的生活面很廣,內容豐富,但以情歌為主。大坪茶歌生活氣息濃厚,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獨特風格,許多是茶農們在勞動中口頭創作的,因此毫不粉飾,感情真摯,幽默潑辣,剛健清新。解放前,大坪有不少人前往臺灣謀生,就把茶歌帶到臺灣去,唱起它,便勾起幽幽鄉思。
大坪地處戴云山余脈,山嶺綿亙起伏,由于山坡上大都開辟梯階式茶園,人在茶園中唱歌,一人唱,群山和,聲音傳播很遠。加上采茶活兒單調,容易疲勞,唱茶歌還可以解除疲勞。
舊社會安溪姑娘婚姻不能自主,左旋肉堿排行榜“父母主婚,紅羊苦瓜也得吞。”為了在管教森嚴的家長眼皮下傳情遞意,年輕人只好把自己的情意寄托于悠悠茶歌。
大坪茶歌的曲調發展自閩南的“哭嫁歌”和“放牛調”,優美通俗,活潑開朗,如泣如訴。加上鐵觀音產地安溪茶山姑娘圓潤的歌喉,高亢婉轉,引人入勝。
歌中有獨唱,有對唱,有長于敘事的《陳三傳》、《詹典嫂》、《金姑放羊》、《小姑傳》,還有長于抒情的茶山散曲。
先聽聽這首茶山情歌:
日頭出來金螢螢,
采茶娘子叫啥名?
真名真姓共哥說,
恰省給哥去探聽。
如果姑娘有意,就得認真對付了:
山頂一叢水蜜桃,
備辦一芯要送哥。
是哥金嘴不敢討,
有存哥額免驚無。
歌唱開了頭,就你唱我答,直唱到金烏西墜,玉兔東升,約好明天再對,方才各自“鳴金收兵”。
如果姑娘無意,則干脆拒絕:
日頭出來金螢螢,
采茶娘子是你娘,
從小將你養到大,
養子到大不識娘。
讓小伙子碰了一鼻子灰,又無從回口,掃興而去。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大坪山歌代代傳唱,高泉仲、高希仰、高元正、張臘梅都是當地出名的歌手,他們有著深厚的功底,唱腔悠長婉轉,自然入趣,真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也正是大坪茶歌長期流傳的原因。大坪茶歌是茶鄉歷史的見證,百姓的心聲,展現了一幅幅樸素的歷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