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普洱?喝的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4-11-28 點擊:40
喝茶,到底喝的是什么?喝的是氛圍,是氣氛?
特別是普洱茶,具有保健功效,又具有養生功效,還帶有文化屬性,下面,我們一起來揭開謎底。
喝茶,喝的是文化。自神農嘗百草時,發現喝茶能解毒后。茶便登上人類歷史舞臺,除了成為老百姓生活日常的一部分之外。
茶也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對象。從古至今,有不少關于茶的文學作品流傳于世。這是最好的佐證。
宋朝王禹的“香于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愛惜不嘗唯恐盡,除將供養白頭親”,雖然是用來形容宋朝的貢茶龍團鳳餅的,但借用來普洱餅茶的香氣和外形,也是恰如其分;
明朝楊慎的《好事近·煮茶和蔡松年》描寫了他在火塘邊品飲罐罐烤茶的意境。從楊慎的“彩線利如刀,解破團圓明月”一句可以看出,云南人此時已經做緊壓圓茶了。
不僅如此,楊慎這位從京城來的大文人,覺得大葉種茶要比江南的“春前”、“明前”、“雨前”味道要好。
清朝皇帝乾隆《烹雪用前韻》,其中四句如下:“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未足夸雀舌。點成一椀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號剛堅”突出了普洱茶卓爾不凡的特質,“應慚拙”挖苦陸羽不識普洱茶;
曹雪芹的《紅樓夢》里,也有描述,只是稱之為女兒茶而已。第六十三回寫寶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勸他飲“普洱茶”,寶玉飲后,頓時食欲便增。
喝茶,喝的就是歷史。特別是老茶,身上帶著昨日的故事。一杯茶,拉近你和過去的距離。
1987年,考古人員打開了一千一百多年未見天日的法門寺地宮時,發現了,一套流光溢彩的唐代宮廷茶具。這是武則天命工匠打造的一套銀質鎦金茶具。還有故宮里存放的上百年金瓜貢茶。這都是沉甸甸的歷史。
雖然普洱茶產于云南,但最早飲茶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一定要知道;陸羽《茶經》的第一句:“茶者,南方之佳木也。”這句一定要背熟;唐代樊綽第一次提到云南產茶的“銀生城界諸山”一定要了解;第一次提到普洱的謝肇淛和《滇略》要牢記;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記》,隨時備用。
從古書記載中了解普洱茶分別具備祛熱和溫補兩種相反的保健功效,這與普洱茶發酵和氧化的程度深淺有關,當然更多的記載是普洱茶最突出的“消食去膩”功效;
從現代醫學研究來看又有:減肥助消化、降脂、降壓、防治動脈硬化、抗癌、抗衰老、抗輻射、解酒等諸多功效。
經濟學家認為:喝茶,能帶動gdp的增長。中國人每年喝掉上千億的茶,你知道不?
2017年,我國國內茶葉年內銷量達到181.7萬噸,較前一年增長10.64萬噸,增幅為6.22%;2018年,國內茶葉內銷量達到191.05萬噸,年增長9.35萬噸,增幅5.15%。
2017年,我國茶葉市場內銷額達到2353億元,增幅9.54%;銷售均價為129.05元/公斤,同比增長2.77%。2018年,茶葉市場內銷額達到2661億元,售價超過139.28元/公斤,同比增長7.93%。
化學家認為:茶葉中的化學成分非常復雜,目前已分離鑒定的就超過500種。喝茶,只是換個地方發生化學反應。
構成普洱茶的化學成分對茶品品質的關系。
哲學家認為:喝茶是一種修行。人們常說,茶禪一味。參禪,在生死輪轉中尋求徹悟解脫。品茶,目的是暫時放下俗事。
在一盞茶的工夫里,品味悠然的心境。拿起、放下的不是茶杯,而是一顆執著的心。
必須了解的茶區山頭:保山的昌寧漭水;臨滄的鳳慶香竹箐大茶樹、勐庫東西半山十八寨、邦東、永德;普洱的邦葳、景邁、鎮沅千家寨、寧洱困鹿山、景東、景谷;
勐海的布朗、南糯、巴達、曼糯、勐宋、帕沙;景洪的攸樂、小勐宋;勐臘的古六大茶山、易武的七村八寨等。
什么是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特征,普洱茶在六大茶類中的尷尬地位。
了解云南大葉種、群體種和無性系品種、栽培型和野生型、喬木茶和灌木茶等概念。凡專業,多冷門,研究的人少,意味著關注的人也不多,若學到精到,才算真正掌握其中。
喝茶,究竟喝的是什么?喝茶,喝的就是心情。現在都市里的生活節奏比較快,我們需要一點時間,讓自己緩解過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開車到家樓下會在車里坐十幾分鐘甚至一小時再上樓。
為什么?因為只有這一段時間是屬于自己的。喝茶也如此,不為別的,只為片刻的靜逸。不要小看這短短的時間,它能讓我們充滿鮮血,重新面對生活中的“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