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知多少】中期茶概念及年限解析
發布時間:2024-11-27 點擊:52
我們都知道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以及老茶價格普遍高于新茶,品質在倉儲良好的條件下,在一定的年限內口感會越來越好的特質。
在普洱茶中,有一部分年限茶被賦予了新的叫法--中期茶。而要梳理此概念就不得不從它的起源說起。
起初,在普洱茶市場上原本沒有中期茶這一概念,也沒有這一叫法。其概念是由最初陳普概念轉化而來的。是一個似舊非舊,沒衡定標準的茶葉概念,一個存在著年限和內含物質爭議的概念茶品。陳普與中期茶兩者的相似度很高,只不過陳普概念提出后沒有系統化,難以用茶品來界定。因此,大部分時間都很少有人知道陳普,而大家通常叫中期茶。如今,在市場的推動下,中期茶也逐漸被提上日程來。
對于中期茶的年限,行業內不少專家,學者甚至茶企,茶商,茶人有著自己的認定標準。
有人把年限在3-5年,5-10年,10-15年的茶稱為中期茶;有人把3-7年的茶也稱為中期茶。甚至還有知名學者認為,若從陳普與中期茶概念相似的情況看來,貯存年限六七年到十五六年的普洱茶亦可稱之為中期茶,因為它由原來的新茶經過多年干倉存放后茶多酚含量下降到28-20%,不管是從倉儲,還是從品飲的角度講,它都陳化得十分好。茶品正處于一個不斷轉化的過程中,完全符合了普洱茶越陳越香的概念,所以稱這類茶為中期茶再適合不過了。
可是對于茶企他們所生產的中期茶又有哪些界定標準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大益和下關:
下關中期茶: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在這段時間里生產的下關成品普洱茶,稱為下關中期普洱茶。例如:銷法沱(100g·盒裝)熟茶,2005年以前;t8653鐵餅(357g)生茶,2005年以前;下關甲級沱茶(100g·便裝)生茶1996年--2005年。
大益中期茶: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的大益普洱茶,稱為大益中期茶。此時的熟茶表現出來的茶葉特征是,已無堆味,略有陳韻,茶氣更足。而生茶開始有變化,苦澀味轉化甘滑,開始清爽。二者無論品飲或者收藏,都是最好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大益中期茶的價位都不高。例如:大益0562金獎熟茶602批次、大益金色韻象200克餅501批次、大益宮廷熟普501批次等屬于大益中期茶。
當然以上兩個知名企業的界定也不是作為判定中期茶唯一的標準,只是集中突出這個時間段的茶品特征特點而已,若要把中期茶準確定位還需要大量的科學數據來支撐,否者會給市場帶來困擾,誤導收藏者,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更不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