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茶綠雪芽的來歷介紹
發布時間:2024-11-23 點擊:87
關于白茶綠雪芽的來歷介紹
白茶是六大類茶中最先被制成茶的。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曬干或陰干”這種與制作現代白茶相類似的方式對茶葉進行簡單加工,保存茶葉已被祭祀、治病、靜修、品飲等不時之需,我們稱之為古白茶。而白茶綠雪芽是怎樣來的呢?下面就關于白茶綠雪芽的來歷做一詳細的介紹。
相傳堯時有一老母,居太姥山種藍草。山下麻疹流行,她受南極仙翁夢示,于山上鴻雪洞頂尋得一株名叫“綠雪芽”的茶樹,用茶葉治病救人,功德圓滿,羽化成仙,后人尊其為“太姥娘娘”。如今,那株老茶樹乃是福鼎白茶的母樹,已成了太姥山旅游的一個景點了。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時,因病告假,孤山寺惠勤禪師讓他一日之中飲濃茶數碗,他遵從。不覺間身輕氣爽,病很快痊愈。便在禪寺影壁上題上一首詩:“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從此,蘇東坡愛上喝茶,后來癡茶成癮,晚上不喝茶還睡不著覺,有他的詩《留別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為證:“沐罷巾冠快晚涼,睡余齒頰帶茶香。”
茶最早的功能應該是一種中草藥,這在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神農氏嘗百草時已經確認。而“綠雪芽”作為一種藥茶,在福鼎民間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有專家根據太姥娘娘和“綠雪芽”的民間傳說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太姥娘娘是人類的茶之母。王宏甲在《中國有個三都澳》中提出:“太姥娘娘的傳說事跡發生在堯的時代,是更早的傳奇。我以為曬干收藏之白茶是中國茶的祖先,四千多年前的藍姑(即老母)豈不是中國茶飲的創始人!”據《中國名茶志》考證,明代太姥綠雪芽就被視為茶中珍品。清吳振臣《閩游偶記》亦說:“太姥山亦產,名綠雪芽。”清代周亮工在《閩小記》中說到:“太姥山古有綠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圣藥,運銷國外,價同金埒”,在《閩茶曲》中寫道:“太姥聲高綠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清郭柏蒼也云:“福寧府茶區有太姥綠雪芽”。《廣興記》云“泰寧茶出郡武府,福寧州太姥山出茶,名綠雪芽”。清吳振臣在《閩游偶記》中說:“太姥山亦產,名綠云芽者最佳”。(此綠云芽當是綠雪芽的誤稱)。清汪懋麟詩對綠雪芽茶品質有良好的說明:貽我綠雪芽,重比南金賈,鉛罌刺茶頌,香郁敵蘭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