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掀起茶席復古風潮 鐵壺泡茶受關注
發布時間:2024-11-22 點擊:86
瀏覽大圖
古人云:“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
現在的人說:“水為茶之母,鐵壺增喉蘊。”——僅因鐵壺燒出的水,可改善水質、提升茶的香氣味道、補充人體微量元素……
在閩南地區,見慣了家家戶戶用紫砂和白瓷泡茶,而今,一股鐵壺復古風正在襲來,用鐵壺煮茶,用鐵壺燒水,用鐵壺直接泡茶……鐵壺,它究竟有著什么樣的適用價值和欣賞價值呢?這就讓我們一同來揭開這方美物的神奇面紗吧!
煮白茶、泡觀音鐵壺入主茶葉店
普通而言,閩南人還是習慣用白瓷蓋碗或紫砂壺泡茶。近來,不少倡導茶事美學的茶人,掀起茶席的復古風潮,這讓鐵壺漸漸嶄露頭角,登上閩南人的茶桌。
在理想好茶泉州云鹿店,記者發現,店內陳列著100多元到上千元不等的鐵壺,該店經理蔡軍虹介紹,鐵壺是最近才剛進貨的,由于這年4月,理想推出了一款老白茶產品,用通明玻璃壺煮白茶的方式吸引了不少新老客戶的喜愛。“一是由于新奇,二是由于煮出來的白茶茶湯更順滑、香氣更濃郁。鐵壺是中國煮水、沏茶最陳舊的用具,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近兩年鐵壺復古風潮再起,北京、上海地區甚至興起老鐵壺的珍藏熱,閩南人喝茶講究,因而才把鐵壺引入到店里。”蔡軍虹說。
在八馬茶業,記者也發現了鐵壺的蹤跡,既有如紫砂壺大小的鐵壺,可以直接當做沖泡茶葉的用具,也有常見的大鐵壺。據店內茶藝師介紹:“鐵壺是去年開始售賣的,100多元的小鐵壺銷量甚好,許多茶客都喜歡小鐵壺的小巧可愛和經濟適用。八馬廈門的一門店,就只用小鐵壺來泡茶。也有人買大鐵壺,直接用來煮濃香鐵觀音或陳年鐵觀音,也有人用來煮普洱,或直接用于燒水。”
鐵壺烹茶更清甜輕發酵的茶葉不宜用鐵壺泡
陸羽《茶經》語:“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有人把鐵壺稱之為“煮茶利器”,或是“為水而存”。這是有道理的。茶藝師唐小姐介紹,鐵壺燒水沸點溫度更高,比普通不銹鋼隨手泡等要高出2℃~3℃,且保溫時間也更長,利用高溫水泡茶,可激起和提升茶的香氣。此外,鑄鐵壺煮水后,能去除水中的氯,釋放出有利健康的二價鐵為人體所吸收,因而可以預防貧血,又能軟化水質,使水更軟滑、甘甜。
那么,有哪些茶可以用來煮呢?茶客曉寒輕是個鐵壺的忠實喜好者,他依據自己的經歷總結出:“發酵重的茶葉和陳茶最適合用鐵壺烹煮,比方老茶頭、紅茶、陳年鐵觀音、老普洱、陳年巖茶等,洗茶后用冷水煮,更有利于把茶煮開。而鐵觀音、綠茶這類輕發酵的茶葉,還是以沸水沖泡為佳,煮后茶葉變黑,茶湯變紫,且有異味,難以入口。”
古人普通把鐵壺置于炭火之上,不過當下已少有人用炭火,用電磁爐也是可以的。寒冬臘月時節,看著沸水在壺中咕嘟咕嘟蒸騰,熱氣在空氣中縹緲彌漫,茶香漸漸氤氳。飲熱茶時,讓暖意傳遍全身的感覺,這也是一種享用。
“壺小乾坤大”
鐵壺保養有講究
眾所周知,日本的鐵壺工藝精深,臺灣工藝緊隨其后。而國內的鐵壺制造業,近兩年剛剛起步,次要產地集中在浙江地區,工藝外形日系作風更講究量化、規模化。
鐵壺雖小,但講究頗多,僅一把鐵壺的鑒賞,就要從外型、落款、文字、圖案、壺嘴、壺口、壺把、壺蓋、壺鈕、鈕座、環付、鑲嵌、羽、臍(澆鑄口)以及尾垂這15個方面去研討,真可謂壺小乾坤大,難怪鑄鐵壺成了玩家新寵。
這么精美的茶壺,自然保養的條條框框也很多。比方,不能用手直接觸碰鐵壺內部,不可運用清潔劑或過度用力擦拭,不允許壺內沒水干燒,茶水不可在壺內隔夜,不可用于微波爐等。而最讓茶友們頭疼的預計就是鐵壺會生銹的問題了。
曉寒輕表示:“是鐵就會生銹,不生銹的那是不銹鋼!”要除銹也很容易,假如鐵壺生銹了,那應該怎么除銹?壺內和壺嘴生銹,可用鐵絲球+絲瓜布去除,再用鐵觀音或綠茶煮上幾次即可。壺身和壺底生銹,適當涂點植物油,可在一定程度上除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