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小課堂】在這里讀懂下關沱茶(二)
發布時間:2024-11-22 點擊:70
各位茶友,您的好友--關茶知識掃盲員今日已上線!快一起來沉浸在下關沱茶知識的海洋里無法自拔吧,您不知道的下關沱茶、普洱茶知識干貨等等都在這里了!
“普洱茶小白”知識要點一
普洱茶為什么通常采用緊壓型態?
普洱茶產于云南,無論是銷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進貢朝廷,還是出口海外,那里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在古代都要用馬幫來運輸。
為了便于運輸,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和保質,就將普洱茶壓制成沱、餅、緊、磚等型態,這樣一來也節省了空間,非常便于存放。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緊壓型態的普洱茶經后期陳化,口感風味更好,越陳越香,于是保留和傳承至今。
“普洱茶小白”知識要點二
沱茶是什么茶?沱茶屬于普洱茶嗎?
沱茶原產于大理下關,初為下關沱茶,后也叫云南沱茶,指緊壓茶的一種緊壓形態,這種緊壓茶于1902年首先在大理的下關鎮由當時的永昌祥商號定型,因長期主要集中在下關生產,故以下關沱茶為其代表。
傳統意義上的沱茶皆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進行壓制;隨著普洱茶人工渥堆發酵技術在20世紀70年代“成熟”,由下關茶廠首創了以普洱熟茶為原料的出口型沱茶并發展至今。因此,沱茶屬于普洱茶的一個代表類型。
“普洱茶小白”知識要點三
“七子餅茶”為什么經常被作為普洱茶的代稱?
普洱茶,包括普洱緊壓茶(生茶/熟茶)和普洱散茶(熟茶)兩大類。其中普洱茶緊壓茶根據形制不同分為沱茶、餅茶(圓茶、泡餅、鐵餅等)、方茶、磚茶、心臟型緊茶、團茶等。其中,規格為每片357g、每七餅為一筒的普洱茶通常被稱為七子餅茶,這也是目前普洱茶產量最大的產品型態。
普洱茶為什么被稱為“七子餅茶”,有多種說法。七子餅茶的形成,大概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七子圓茶的形成,二是每餅357克規格的明確。
據《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十六.卷四十九》記載:“雍正十三年題準,云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征收稅銀一分。今每百斤給一引,應以茶三十二筒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于十三年為始,頒給茶引三千,飭發各商行銷辦課,作為定額造冊題銷。”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距今280多年。由此可見,“每七圓為一筒”,是在那個時候作為定制明確并沿襲下來的。作此規定,主要的考慮還是為了方便計量、便于管理茶葉銷售與納稅。
在“每七圓為一筒”成為定制后的兩百多年時間里,其每“一圓”的重量經歷了各種變化,“圓茶”的名稱也發展為“餅茶”,直到目前的每餅357克成為主要規格。每餅357克的型制,可能恰恰是從便于計量——7個357克茶餅,正好是2499克,約合2.5公斤,便于計量與交易。
“普洱茶小白”知識要點四
普洱茶和其它茶類相比,主要區別在哪里?
主要區別在于以下四點:
一是茶樹品種
普洱茶原料為云南大葉種,區別于中小葉種等茶樹品種,“大理茶”是云南大葉種茶的代表性種群之一;
二是曬青毛茶工藝
普洱茶毛茶制作過程中采用的是曬青工藝,區別于烘青茶、炒青茶和蒸青茶;
三是產地
普洱茶必須是產自(gb/t22111-2008)規定的地理標志保護范圍之內,這有別于許多其它茶;
四是特定加工工藝
這主要包括熟茶的人工渥堆發酵,以及大部分成品的緊壓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