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悶黃怎么悶?黃茶的悶黃工藝
發布時間:2024-11-21 點擊:46
黃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但又與綠茶不同,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分氧化,從而形成黃茶獨特的品質特征。那么,黃茶悶黃怎么悶?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黃茶的悶黃工藝。黃茶的制作過程為:鮮葉殺青——揉捻——悶黃——干燥。黃茶的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與綠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悶黃,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
黃茶的悶黃工藝
悶黃是將在殺青或揉捻或烘之后的茶葉,趁熱用布或紙將茶葉包裹,放置使其黃變的過程。
悶黃是形成黃茶獨特品質的關鍵工序。黃茶品類繁多,品質風格各異,因此悶黃技法也不同。大致可分為濕坯悶黃和干坯悶黃兩種。
濕坯悶黃是在殺青或揉捻后進行,干坯悶黃是在初烘后進行。悶黃目的在于促進葉色黃變,利于形成黃茶“黃湯黃葉”、香氣清悅、滋味醇爽的品質特征。
悶黃過程主要是通過濕熱作用,促進芽葉化學變化,進而形成黃茶品質特征。主要化學變化有:茶多酚發生一定程度的非酶性氧化,出現黃變,苦澀味成分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使滋味甜醇,葉綠素部分分解或轉化成脫鎂葉綠素,使綠色減退,黃色顯露;糖和氨基酸轉化及揮發性醛類增加,促進黃茶獨特芳香物質的形成。
悶黃促進黃茶香氣和滋味形成,在悶黃過程中,復雜的理化反應條件下,各因素協調作用綜合地形成黃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質特征。
黃茶分類標準及品質特征
按照鮮葉采摘標準的不同,黃茶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君山銀針、霍山黃芽是黃芽茶的代表,其中君山銀針因外形飽滿、條索壯實,色澤金黃,沖泡之時根根豎立,美不勝收,故而有“金鑲玉”的美譽。
北港毛尖、溈山毛尖、平陽黃湯則是黃小芽的代表茶葉,北港毛尖和溈山毛尖產自湖南省,平陽黃湯產于浙江省。
黃大茶則以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為代表,產量較大。
黃茶因品種和加工技術不同,形狀有明顯差別,以君山銀針舉例說明:條索壯實顯毫,色澤金黃透潤,香氣清鮮,凈度佳,勻整度高,湯色淺黃,滋味鮮甜有回甘,葉底肥壯飽滿。
以上內容就介紹到這里。黃茶的悶黃工藝較為復雜,成本較高,且成品率難以精準把控。成品后的黃茶因改變較小,消費者容易誤認為是綠茶,因而近年來,黃茶呈現出衰弱的趨勢。作為我國獨有的黃茶,盡管知名度較小,但其獨特的悶黃工藝形成的品質特點和功效,依然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