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茶道的歷史演變
發(fā)布時間:2024-11-19 點擊:89
朝鮮半島的韓國和朝鮮是由新羅、百濟和高麗統(tǒng)一而成的國家,先后經(jīng)歷了新羅、高麗、李氏朝鮮和現(xiàn)代時期。于1948年,朝鮮半島分別建立了大韓民國(韓國)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朝鮮)。聚祥春茶葉門戶網(wǎng)在這里所述的朝鮮半島茶道,是泛指整個朝鮮民族的。
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與中國有著密切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往來。古代的半島國家沒有文字,一直使用漢字。盡管在15世紀制成了拼音文字,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政府公文、國史著述仍用中文。這種狀況使得很多朝鮮半島的人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并將許多文化精華帶回國去。中國的茶文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引進到朝鮮半島的。
早在公元676年新羅統(tǒng)一朝鮮半島,建立了新羅王朝(676-935)。新羅國王為尋求佛法派了很多僧人到中國專心修學,然后回國在傳教。這些僧人大約在中國修學十年左右,廣泛地接觸到中國文化,其中就有茶文化?;貒鴷r將飲茶嗜好和茶葉帶回新羅。在韓國史書《三國史記?新羅本紀》中,就有“茶自善德王有之”的記載。善德王為新羅女王,于公元632年到647年在位。由此可見,早在我國唐代時期新羅就從中國引進了茶葉和飲茶方法。在公元8世紀的景德王時期(741-765年在位),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在大殿設置茶會,招待百官,還將茶湯賜給百姓品嘗。這說明當年在新羅的飲茶是皇族權貴的“專利”,一般的官吏和平民是難得一遇的。
新羅第四十二代興德王三年(828)新羅使者金大廉到唐朝進貢,唐文宗李昂在麟德殿宴請他。在金大廉回國時贈給他很多茶樹種籽。興德王非常高興,就命人將茶樹種籽種植在地理山。從此新羅國有了茶樹。所產(chǎn)的茶葉除了供給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僧侶和社會名流們飲用外,民間也開始銷售茶葉。
在公元8世紀,新羅學者崔致遠曾在唐朝為官,當時正是唐朝煎茶法盛行時期。在崔致遠回國時就將煎茶法帶回新羅。因此但是新羅的飲茶方法也是采用唐代的餅茶煎飲法。就是現(xiàn)將茶葉茶碾成粉末,烹茶時將茶末放在茶釜中煎煮,水沸后再用勺盛到茶碗中飲用。新羅王國時期是韓國茶文化的萌芽期,開始種植茶葉,學習中國的制茶技藝,并引進了中國的茶文化,形成為了朝鮮半島興起的第一個中華茶文化的高潮。
朝鮮半島的中華茶文化的第二個高潮是在高麗王國時期(935-1392)。這個時期是朝鮮半島茶文化最為興盛時期。其表現(xiàn)之一是源于我國宋代的焚香、叩拜、獻茶的道家茶禮的興起。高麗王室決定推行茶禮祭祀,在每年的燃燈會(2月25日)和八關會(11月15日)這兩大民族節(jié)日,要設立祭壇,以茶供佛,祭奠釋迦牟尼和五岳神及龍王。由國王親自為釋迦佛和諸天神敬茶。儀式隆重,堪稱大典。此外,在太子的壽誕之日、王子王妃的冊封日,以及公主的吉期,都要舉行茶禮。即使是君王、臣民的宴會也舉行茶禮。一時間茶禮成為各種禮儀的必行程序,可見對茶禮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