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喝茶》節(jié)選
發(fā)布時間:2024-11-19 點擊:50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經,更不懂什么茶道,從無兩腋之下習習生風的經驗。但是,數(shù)十年來,喝過不少茶,北平的雙窨、天津的大葉、西湖的龍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巖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葉梗于滿天星隨壺凈的高末兒,都嘗試過。
茶是中國人的飲料,口干解渴,推茶是尚。叉子,形進于茶,聲進于(木賈),來源甚古,流傳海外,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又茶。人無貴賤,誰都有分,上焉者細啜名種,下焉者牛飲茶湯,甚至路邊埂畔還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輒問訊“喝茶么?”茶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時,屋里有一把大茶壺,坐在一個有棉襯墊的藤箱里,相當保溫,要喝茶自己斟。我們用的是綠豆碗,這種碗大號的是飯碗,小號的是茶碗,作綠豆色,粗糙耐用,當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樸實敦厚的風貌,現(xiàn)在這種碗早已絕跡,我很懷念。這種碗打破了不值幾文錢,腦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銀托白瓷小蓋碗是祖父專用的,我們看著并不羨慕。看那小小的一盞,兩口就喝光了,泡兩三回就換茶葉,多麻煩。
如今蓋碗很少見了,除非是到故宮博物院拜會蔣院長,他那大客廳里總是會端出蓋碗茶敬客,再不就是電視劇中也看見有蓋碗茶,可是演員一手執(zhí)蓋一手執(zhí)碗縮著脖子啜茶那狼狽相,令人發(fā)噱,因為他們不知道喝蓋碗茶應該是怎樣的喝法。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只用玻璃杯、保溫杯之類。
如今,我們此地見到的是蓋碗,多半是近年來本地制造的“萬壽無疆”的那種樣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蓋碗,樣式微有不同,總覺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陸,順便談是我的舊居,帶來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蓋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還有一點磕損,睹此舊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蓋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