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拉開春天茶會序幕推動茶旅發展
發布時間:2024-11-16 點擊:79
張家界有好山好水,且還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張家界的氣候溫和,是產茶的名地,青巖茗翠、龍蝦茶以及茅巖莓茶等都是武夷山特色的名優茶種。近日,擁有2000多畝茶園張家界三岔茶廠,來自張家界全市各茶葉生產企業的40名茶人的手工制茶技能競賽,開啟了2018年張家界春天茶會序幕,也給前來參觀的游客帶來別有新意的感受。
上午開始的手工制茶技能競賽,年齡最大的是慈利縣有著40年制茶經歷的65歲老茶人范開信,年齡最小的是來自桑植縣24歲的胡喬華。最有意思的是26歲的張家界西蓮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掌門人唐鵬,與父親唐懷廷、72歲的爺爺唐興次三代茶人,一起參加制茶技能競賽。24歲的年輕茶人能pk過65歲、有40多年茶齡老茶人嗎?第一次見到手工制茶的長沙游客吳某開心地說,不僅體驗了茶廠的風光,還學到了做茶的知識,他表示,回去時要給家人買幾斤新茶品嘗。
張家界市茶業協會會長卓尚淵介紹說,張家界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是湖南省優質綠茶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壯大農村經濟,發展茶旅融合,張家界茶葉由2013年的5.15萬畝增加到8.48萬畝,茶園已初具規模,分布在兩區兩縣28個鄉鎮,其中慈利縣和桑植縣,分別已有茶葉種植面積3.8萬畝和3.07萬畝。桑植縣被列為湖南省首輪33個茶葉重點縣之一,慈利縣早在2003年就被列為全省茶葉基地縣。全市形成桑植縣西蓮鄉、五道水鎮、蹇家坡鄉、細砂坪鄉,永定區三岔鄉、教字埡鎮,慈利縣三合口鄉、莊塔鄉等鄉鎮為主的5.4萬多畝茶葉產業基地。
卓尚淵還介紹說,通過發展茶旅融合、產業扶貧和生態種植,張家界涌現出一批知名茶企,張家界西蓮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采用“基地+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引進年產200噸紅、綠、白茶生產線,公司品牌“西蓮云霧”綠茶多次被評為湖南省名茶,“西蓮云霧”綠茶和“西蓮紅”紅茶分別榮獲2012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中國名茶”金獎。張家界馬兒山生態農莊將鄉村旅游與茶業發展結合,做好“茶業+旅游”文章。
特別是具有保健功能的茶也成為暢銷的旅游紀念品。以張家界高山青錢柳葉為原料、有保健功能的張家界高山怡韻茶業有限公司的“尖峰神葉”青錢柳茶,亮相2017中國中部(湖南)農博會,獲得產品金獎,“杜仲之鄉”慈利推出的杜仲雄花茶,今年也成為游客關注和購買的熱點旅游產品。張家界將茶葉的發展作為發展現代生態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扶貧開發和提升茶業旅游發展的主要手段,讓茶葉作為張家界的另一張名片,大力的發展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