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10年,普洱茶熱勢頭的猜想
發布時間:2024-11-16 點擊:65
【正文】在近期茶葉市場里,普洱茶被爆炒,古樹茶更是成為各大企業的主打產品。消費者也是盯準了古樹茶,以喝到古樹茶才算真正品嘗到了普洱茶。那在未來的茶葉市場里,普洱茶熱的勢頭能否持續?
一、貴生不貴熟?
長期以來,在普洱茶市場里,不管是生產者還是茶商又或者消費者,都存在一個觀念,那就是生茶比熟茶來得珍貴。權且認為這個觀念是正確的吧,其實形成這樣的觀念是一種市場以及歷史的必然選擇。
在普洱茶長達數百年的歷史中,熟茶算是新面孔,至少從官方記載來看,生茶早已出現而熟茶需要等到公元1973年才正式研發試制成功。而從口感來看,由于普洱茶是一種講究后期變化的茶,在相同的氣候條件、倉儲條件下,生茶的后期變化比熟茶來得明顯,且口感上要富于變化,茶湯活潑許多。而熟茶,其研發初衷就是因為生茶需要漫長的時間等待才能變得適口,所以熟茶就是通過人工方式,使得其在出廠之時就具備一定的發酵度,改變了生茶在新茶時期生利的口感,使得熟茶口感醇厚,茶性溫和。因此,創造熟茶的目的就是為了馬上消費。
但是后來,茶商及消費者又發現,早期熟茶剛出廠之時,口感依然不夠理想,熟茶也存在后發酵的空間,只要存放一段時間,熟茶的口感依然有提升空間。所以,一樣有人存放熟茶。但是與生茶相比,熟茶的后期轉化空間相對較小。因此,陳年優質生茶的價格往往是陳年優質熟茶的一倍甚至數倍。
因此,長期以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形成了貴生不貴熟的觀念,從而也影響了普洱茶生產廠家,往往最好的原料都用來生產生茶而非熟茶。
二、好熟茶不易得
熟茶相比生成,其生產工藝流程、原材料損耗都高于生茶,而市場價格上面,熟茶又低于生茶。因此,愿意使用高級原料,知名產區原料來生產熟茶的廠家并不多。很多喝普洱多年的消費者都會發現,相比生茶,要找尋到一款優質的熟茶,其難度及稀缺性遠遠高于尋找到一款優質生茶。
從生產工藝流程來說,生茶不需要一個人工發酵的環節,無論廠家是自己投資初制所又或者直接找到茶農收購原材料,只要掌握好原材料初制,以及后期的精制,要出產一款優質的生茶,并不是非常困難一件事情。而反觀熟茶,即便是一些經驗老道的發酵師,都依然存在將整批毛茶發酵失敗的風險。而熟茶的發酵,對于一些新興品牌來說,面臨的第一關就是發酵技術,由于熟茶的人工發酵主要由微生物完成,因此,在什么地方發酵、什么季節發酵、每次發酵投放多少毛茶、每次潑水的比例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經驗的發酵師來完成,而最終成品的口感,相對來說較為不可控。因此,很多新興品牌往往前面數年依靠生茶主打天下,然后慢慢摸索熟茶發酵技術。
而另一方面,同樣一批優質的普洱茶毛茶,制作成熟茶,其所消耗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損耗成本大于生茶,但是其市場售價在貴生不貴熟的觀念下,往往又低于生茶。因此,廠家在面對一批優質的普洱茶毛茶時候,應該說首先想到的是制作成生茶而非熟茶。
所以造成在市場上面,優質熟茶的數量遠遠低于優質生茶。所以,好熟茶不易得。
三、身世之謎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關于普洱茶的定義一直是中國茶葉界的爭論焦點,從2000年至今,普洱茶的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已經變更多次。為何?因為從口感上來看,生茶與熟茶在新茶階段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有不少學者認為普洱新生茶應該歸屬于綠茶,只有經過時間的陳化,才能稱之為普洱茶,所以,新茶階段的生茶不能稱之為普洱茶,只有熟茶才屬于普洱茶。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熟茶是公元1973年之后的產物,那么在之前漫長的數百年里,難道新生茶都不屬于普洱茶?這是有違歷史的。
因此,在現今的普洱茶國家標準中,普洱茶分為生茶與熟茶兩大類。關于普洱茶的定義為何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分歧?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于新生茶與新熟茶口感上的巨大差異。兩者無論從外觀到口感上的判斷,都有著不同的評審標準。
事實上,熟茶的研發初衷就是為了解決生茶需要長期存放后才適口的問題,通過人工發酵來模擬或者接近生茶通過時間陳化而來的陳香以及醇厚的口感。但是,實際上,人工發酵的熟茶與自然陳化的生茶在口感上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從實際品飲角度出發,熟茶并無法等同于陳年生茶。也就是說,熟茶其實相當于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品類,既不同于新生茶的口感,跟陳年生茶的口感也不盡相同。
因此,熟茶從口感上說,并沒有達到其初衷,對于專注普洱茶的喝茶人而言,新熟茶的口感不同于陳年生茶,所以其購買新熟茶回來品飲乃至存放的意愿并不高。但是,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熟茶可以說就是普洱茶的代名詞,很多人并不知道普洱茶還有生茶這一品類。市場上優質熟茶雖然不多,廠家使用優質毛茶生茶熟茶的意愿也并不高。但是,這并不妨礙熟茶的總體產量,因為相比大部分新生茶,新熟茶在茶湯刺激性方面要溫和得多,也易于接受。根據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的一份統計報告,從有統計資料以來,熟茶的產量及銷量都是高于生茶的。熟茶往往在一些諸如酒樓、會議等場所被大量消耗掉。但是,雖然熟茶的產量及銷量都高于生茶,但是創造的產值卻低于生茶。
四、技術革新
長期以來,雖然市場貴生不貴熟,廠家生產熟茶的技術也是良莠不齊,但是熟茶的快速消費屬性其實依然得到眾多廠家的重視。在整個云南,很多廠家如大益、龍潤、潤元昌等都在進行熟茶的技術研發。按照現今的技術,不止生茶需要陳化,熟茶也需要幾年時間來使得其口感更加順滑。所以,傳統的熟茶發酵技術所發酵出來的茶,更像是半成品,仍然需要時間的打磨,才能完成圓潤的口感。
以大益為例,大益目前已經研發出hema技術,涵蓋生熟茶,并且于2013年推出一款全新的熟茶——丹青。丹青的主打概念是輕發酵以及后期轉化。根據大益官方宣傳資料,丹青相比傳統熟茶,在發酵度上精確控制,使得其后發酵空間較大。
就筆者看來,本輪熟茶技術革新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快速消費上面。無論生茶也好,熟茶也好,最終都是需要品飲。而熟茶如今已經脫離其設計初衷,熟茶最初就是為了快速消費而被創造出來。在廣大的消費市場,熟茶也確實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存在。只是熟茶的快速消費市場相對低端,普洱茶的高端市場依舊主要集中在生茶。
如果熟茶想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廠家需要在技術研發這領域轉變思路。熟茶需要從口感上進行變化,首先,看是否能夠通過現代的生物科技手段來使得熟茶的口感真正解決優質陳年生茶的口感;其次,通過技術手段研發出可以模擬諸如五年陳、十年陳、十五年陳的優質陳年生茶口感的熟茶出來,然后根據模擬出來的不同年份的口感的茶來進行差異化定價。
如果這個技術研發成功,那么熟茶的高端快消市場才能說完全打開。
另一方面,優質的毛茶、成熟的發酵技術、均勻的拼配工藝是一款優質熟茶所必須的三個基本要素,即便諸如大益、合和昌這一類品牌廠家,若不使用優質的毛茶,依然生產不出優質熟茶。對于普洱茶而言,優質的毛茶是最基礎的要素,離開了這個基礎,再好的發酵技術、再好的拼配工藝,無非就是可以使得普通的毛茶變成稍好一些的成品而無法使得普通的毛茶變成優質的成品。
五、喝茶人的市場
對于傳統喝茶人而言,生茶是其日常消費、存放的主力。這部分人,熟茶只是其日常喝生茶過程中的調劑。并非他們不愿意消費熟茶,只是熟茶的口感與陳年生茶相比確實不同,所以,這部分喝茶人的選擇只有兩種:1、花費大價錢直接購買優質陳年生茶;2、花費時間成本自己存茶。
如果說有一款熟茶可以做到相對合理的價格提供接近陳年生茶口感的熟茶,那么,我相信會贏得傳統喝茶人的市場。對于這部分人而言,這樣的熟茶無疑是具備相當的誘惑的。首先,金錢成本降低了;其次,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以及倉儲空間來自己存放。
無論普洱茶具備怎么樣的金融屬性,最終都需要回歸到品飲這一基本屬性。因此,熟茶亟待解決的是通過技術手段贏得傳統喝茶人的市場。
六、消費觀念的轉變
普洱茶市場長期以來貴生不貴熟的觀念導致兩個結果:1、廠家基本不愿意使用優質毛茶來生產熟茶;2、消費者認為熟茶是低端產品。
在這兩個結果的導向下,一樣產生了兩個結果:1、市場上的優質熟茶稀缺;2、喝茶人不愿意花費高價購買熟茶。
在這樣的情況下,優質熟茶的稀缺理應推高其市場價。但實際上,除了大益、福今在2002-2006年期間出產的一些優質熟茶外,大部分熟茶的市場價格都遠遠低于同期生茶。然后較低的市場價格又使得廠家不愿意使用優質毛茶來生產熟茶。另一方面,由于優質熟茶的稀缺,又使得追求優質熟茶的消費者很難獲得優質熟茶。
所以,普洱生產廠家在進行技術革新的同時,也應該轉變思路,讓整個市場摒棄熟茶是低端產品的觀念,同時慢慢改變貴生不貴熟的產品。
七、熟茶的價值重估
在長期的“貴生不貴熟”的思路影響下,熟茶的價值其實處于被低估的地位。事實上,普洱茶長期宣傳的一些諸如減肥之路的健保功效,主要都是基于對熟茶的研究之上的。也就是說,在一些健保功效上,熟茶其實比生茶來得有優勢。
另一方面,熟茶具有生茶所沒有的快速消費屬性。因為熟茶最初就是作為陳年生茶替代品的面目出現的。所以熟茶的溫和屬性使得其更容易被新進普洱茶消費者所接受。雖然熟茶已經人工發酵了,但熟茶仍然具備一定的陳化空間。所以,以大益為首的一些廠家近年來推出了幾款輕發酵熟茶,就是在嘗試更加精準的控制熟茶的發酵度,使得其具備更多的后發酵空間。
如果普洱茶的技術革新以及消費觀念可以成功轉變,或許以后熟茶的消費市場就會與中國其它茶類相似,消費者購買熟茶時候,不需要自己收藏一批熟茶,只需要在消耗完一餅熟茶后,然后再購買即可。對于消費者而言,或許將來可以買到5年陳風味的熟茶、10年陳風味的熟茶等等。
因此,普洱茶熟茶亟待一個價值重估。這個價值重估包括品飲價值的重估,也包括市場價值的重估。在筆者看來,普洱茶未來市場狀態,各個新興品牌的崛起、普洱茶熟茶的價值重估將是最為重要的兩方面。只有各類新興品牌的崛起,確保普洱茶的質量控制、熟茶的價值重估完整的結合,才有可能引導出一個健康的普洱茶消費觀念以及消費市場。否則,這個市場將缺乏一個持續上升的動力,依靠資金炒作的模式,普洱茶市場將無法擺脫崩盤、重建、繁榮的輪回。
來源:茶泡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