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成都平原的茶葉消費與茶馬貿易
發布時間:2024-11-12 點擊:64
由于臨近四川盆地的茶葉產地,宋代的成都 人飲茶的風氣甚濃,飲茶與美食餐飲、游樂活動 緊密相聯。夫禧年間,成都每年的三月末官府開 西樓亭榭供游人游覽參觀,園中“酒壚、花市、 茶坊、食肆過于蠶市”,這樣的游園活動顯然受 到了成都百姓的喜愛,文獻記載,西樓的游園后 來竟至二月初開園、逾月乃止。飲茶的風靡大大 促進了茶葉的生產與貿易。宋代成都人飲茶以本地茶葉的消費為最大。北宋范鎮在《東齋紀事》中記述了川峽四路 地區的茶產地,分別位于雅州、蜀州、邛州、嘉 州、彭州、漢州、綿州與利州,1393與陸羽《茶 經》中記述的產茶地大致相同。位于成都平原中 心的成都府由于不具備茶葉生長的環境,缺少優 質茶場,其茶葉消費大多來自于平原周邊山區的 蜀州、彭州、邛州以及永康軍等地。這些地區的 茶葉有不同的品種,“彭州……其園名仙崖、石 花等,其茶餅小而布芽嫩,如出六花者尤 妙?!盵叫“蜀州……其橫源雀舌、鳥嘴、麥顆, 蓋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又有片甲者, 即是早春黃茶芽葉相抱如片甲也;蟬翼者,其葉 嫩薄如蟬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迸碇莶铻?餅茶,茶餅小,并以嫩芽制成者最佳,蜀州茶為 散茶,茶葉形態各異、頗受人們喜愛。此外,邛 州茶在普通的餅茶之外還有專門的“火番餅”, 茶餅大而甘中帶苦,“每餅重四十量,人西番、 黨項”,是大量輸出四川盆地、流向少數民族地 區的茶葉種類。除了彭州的小茶餅、蜀州的散茶,雅州的蒙 頂茶也受到了文人的推崇,文同在《謝人寄蒙頂 茶》中以“十分調雪粉,一啜咽去津”的詩句 表現出了對蒙頂新茶的贊賞與喜愛。外地的茶 葉也輸人了成都平原,在成都旅居的陸游在《飯 罷碾茶戲書》中寫道:“江風吹雨暗衡門,手碾 新茶破睡昏。小餅龍團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 村?!闭f明閩浙地區的龍團小餅也銷售到了成都地區。
成都平原周邊茶場的茶葉生產規模是相當可 觀的,“茶園人戶,多者歲出三、五萬斤”,㈣彭 州堋口茶場一天便有6萬斤的茶葉人庫記錄,巨 大的茶葉產量滋生了繁榮的茶葉貿易,嘉祐四年 0059年)前,四川沒有實行榷茶制度,“天下 茶皆禁,唯川峽、廣南聽民自買賣,禁出其 境”,在這個時期,成都平原周邊的茶葉品種 豐富,“民間采茶,凡有四色,芽茶、早茶、晚 茶、秋茶是也”,茶葉包買商則活躍于各地茶場, 販運茶葉于各城市、城鎮間。
自熙寧七年〔1074年〉,為滿足邊地少數民 族的飲茶需求,以茶葉換取戰馬,北宋朝廷在成 都設茶馬司,成都成為“據陸川之會,茶商為 多”的貿易城市,不但是茶葉流轉的中繼站,并 自此成為了茶馬貿易的重要匯集地。在其后長期 的茶馬貿易中,川茶不僅用于購買戰馬,還用于 交換羈縻馬,起到了安撫邊地少數民族、維護穩 定的作用。此外,四川地區在宋代出現了世界上 最早的紙幣“交子”,也與茶葉貿易有著緊密的 關系,蘇轍曾有如此記述:“蜀中舊使交子,惟 茶山交易最為浩瀚。今官自買茶,交子因此價 賤。舊日蜀人利交子之輕便,一貫有賣一貫一百 者,近歲止九百以上。”交子與錢引的使用對于成都商業的促進,不僅在于當其幣值穩定時, 它是便于赍持轉易的貨幣,而且對于大宗商品交 易和長途商品販賣,它是極具優勢的流通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