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普洱茶貢茶第一鎮:易武古鎮歷史與普洱茶榮耀(四)
發布時間:2024-11-09 點擊:121
接作者上文《探訪普洱茶貢茶第一鎮:易武古鎮歷史與普洱茶榮耀》。關帝大廟現只剩斷垣殘壁。關帝大廟前是一塊平地定為大天井,我們發現主要街道根據地形從大天井四角向東、西、南、北展開,延伸的直街道,又與橫街道相聯,縱橫交錯,民居順街道兩側安排建蓋。以前古井有6眼,清光緒年間還發動群眾挖渠、架石渡槽、木渡槽共3公里多,把山泉水引到大天井,在大天井的西北角支砌有一大一小兩個石水缸,大水缸可容水100擔左右,大水缸水滿了會流入小水缸,當地人只許在小水缸取水,不許在大水缸取水,這水不但供人畜飲用、洗滌,還用于防火。這些防火水缸的水主要由群眾挑水裝滿,以備防火急需。
易武的做茶世家很多,世居易武的資深老茶人鄭四隆說,聽老輩人講,過去大天井各家門面及四條主要街道上的各家店鋪、餐館全天候經營,當地生產的雞蛋糕、芙蓉糕、麥餅、蕎餅等在西雙版納都是有名的,不過現在都看不到了。
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特色民居,它們仿佛至今還訴說著當年的繁榮。依然還在的古寨門,雖已廢棄但飛檐翹角尚存的關帝古廟及只剩遺址的戲臺依稀還在上演。從現還存在的幾家老字號茶莊遺址及其他行業的四十余家七十年前建蓋的中式樓房,可以想象過去的興旺景象。
進入易平街順著石板小道往下走不遠,便是一院院的老宅和老茶莊。用條石鋪成的街面歷經滄桑,馬蹄印猶在,四周似乎過去是裁縫鋪、剃頭鋪、雜貨鋪的鋪臺很古舊,路邊用石頭鑿成的一些過去為滅火或馬幫經過時方便馬匹吃水的大水缸,已顯得十分斑駁,還在靜默的立著。
古街正中,建于清代的幾棟仍顯豪華一些的老宅,分別是過去赫赫有名的大茶莊老宅,它們分別是同興號、同昌號、迎春號、守興號、福元昌、車順號、都是效仿石屏漢式的四合院格局,硬山式的四脊頂,多柱多梁,一些老宅的內外墻壁及門窗上還繪有清代壁畫多幅。而朝里的院子又是另一種風貌,這些老宅都有寬寬的院子和走廊,方便了遠道而來的馬幫。
沿著石塊鋪就的老街古巷,我們來到一座精巧氣派的古建筑前,這便是車順號大院。車家的祖輩車順來是當年的大茶人,賺的錢后于清末蓋了這座800多平米的大院。歷史上的易武古鎮是何等輝煌,“瑞貢天朝”的寶匾便在這里。
車順號老宅今依然保存,只見高大的門庭,但沒見到寶匾,院內有人在曬著做好的茶餅,主人正是車順號后人。在堂屋頂放著一塊黑色的楠木寶匾,上書四個金色大字:“瑞貢天朝”蒼勁有力,旁邊兩行正楷小字分別寫著“例貢進士車順來立”和“欽命頭品頂戴云南等處承宣布政使捷勇巴圖尚書為”的字樣。此匾歷經百年滄桑卻保存完好,經專家考證其真實可信,是易武普洱茶輝煌歷史和最高榮譽的見證。
今隨易武茶業復興,現車氏家族為振興車氏普洱貢茶,受整個家族重托,由第五代傳人車智潔傳承先祖制茶精髓,開始了易武車順號的現代創業。經過幾年的努力,車智潔不僅繼承200多年的祖傳制茶工藝,用獨特的貢茶老字號秘制配方及傳統工藝,制出了精良的車順號“瑞貢天朝”系列的“頭品貢”七子圓茶,再次向廣大的普洱茶愛好者們展示了當年御用貢茶的風采。
今天在易武除車順號外,還有像同慶號、安樂號、同興號等老字號茶莊都已恢復生產傳統普洱茶,它們同整個易武一道共興衰同命運,為使普洱茶文化這枝中華茶文化的奇葩更加絢麗多彩,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走在易武古鎮里,看著古道兩旁很多老字號茶莊的斷垣殘壁和長滿雜草的石板道,易武的確已經衰敗,但它卻驕傲地告訴人們它昔日的威風和古鎮曾經的輝煌,百年前古道上鏗鏘的馬蹄聲似乎仍然在古鎮里回蕩。易武的復蘇,真正印證了盛世興茶的規律。正如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長李師程教授在他的《古茶山攬勝》中所說:“易武因茶而興,因茶而衰,而茶的興衰,則又是歷史的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