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珍珠推動傳統濃香鐵觀音市場擴展
發布時間:2024-11-08 點擊:55
2005年起,國務院決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周六為我國“文化遺產日”。
在今年“文化遺產日”到來之前,本報記者特別采訪了鐵觀音制作技藝僅有的兩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之一的王文禮。
作為鐵觀音第13代傳人,八馬茶業掌門人王文禮認為,對于八馬、對于鐵觀音產業,“非遺”與其說是一項榮譽,不如說是一道緊箍咒,時時提醒著公司不能因為一時的經濟利益而忽視產品質量,讓這一傳統技藝變味。在推廣中,他嚴格遵循非遺傳統,制作濃香鐵觀音,而其中的代表作“賽珍珠”更成為鐵觀音市場的風向標。
保護非遺制茶世家技藝薪火相傳
生長于茶鄉安溪鐵觀音“王氏”世家的王文禮,童年的記憶就浸潤了茶香。投身茶業后,他深感傳承數百年的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正遇危機。新生代茶農大多對傳統工藝認識不多、興趣不大。為適應市場,消青、拖酸等非傳統的制茶方式在茶鄉十分風靡。如果不及時保護,傳統制作工藝有失傳危險。20年來,八馬茶業堅守傳統鐵觀音的加工工藝,堅持傳統鐵觀音的品質保持不變。
作為鐵觀音第十三代傳人,王文禮認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傳統技藝進入文化保護體系,是鐵觀音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一步。
傳承非遺堅守傳統濃香鐵觀音
“茶有四功夫:種、制、泡、品”。王文禮告訴記者,泡、品都屬喝茶者功夫,決定其高低的因素,首在制茶者能否做出好茶。他堅持“不青不酸,傳統正味”的原則,一直走在繼承發揚先祖技藝的路上。
一方面,他建起生態茶園,打造高標準生產鏈。八馬的安溪西坪基地,有著最理想、最生態的茶園狀態—茶、樹、草、鳥、小生物,動靜共生、大小并存。這里不僅成為農業部烏龍茶gap項目示范基地,還獲得國家控制極其嚴格的“茶葉原產地”證書。高標準的生產,使八馬鐵觀音很早就銷往港澳臺、東南亞、日韓歐美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本提高門檻后,也是八馬茶葉率先通關。
另一方面,他還推動傳統飲茶文化走出去。他率先舉辦賽珍珠全球巡回品鑒會,將傳統經典鐵觀音帶給泉州、太原、鄭州、北京、澳洲、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內外各地的茶客。在將八馬打造成優秀的民族品牌與世界知名茶葉品牌的同時,更推動傳統鐵觀音的國際化。
發展非遺經典賽珍珠締造銷售奇跡
堅持傳承非遺的王文禮,一直努力推廣著傳統滋味,其旗下傳統濃香鐵觀音單品“賽珍珠”成轉動市場風向標的借力點。
月余前的交貨儀式中,九牧王專屬定制10萬份八馬茶禮正式交接。至此九牧王已經向八馬茶業定制了18萬份茶禮。此外,三安集團、安踏、九牧王、七匹狼(002029,股吧)、361度、三棵樹、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等數十家著名企業與單位定制了賽珍珠。
近年,經濟形勢變化、政策微調,在茶市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濃香型鐵觀音“賽珍珠”如此發力,4年增長12倍,在全國卷起濃香風,改變了濃香鐵觀音走南不走北的局面,被稱“賽珍珠現象”。對此,中國社科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陸堯評價到,八馬賽珍珠處處讓人追趕不及,走在前頭,賽珍珠現象的啟示值得探索、研究。
賽珍珠推動傳統濃香鐵觀音市場擴展,成為導向,漸促安溪茶農溯源求本,為傳統技藝傳承再鋪基石,而這正是王文禮傳承非遺的一大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