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料里到底有沒有茶葉
發布時間:2024-11-08 點擊:51
綠茶、紅茶、雪梨茶、烏龍茶、麥茶……不似果汁含糖量高,不比碳酸飲料味道刺激,“茶飲料”正成為市民眼中的健康飲品。夏日炎炎,超市貨架上,“茶飲料”五花八門,不下二三十種。
不過記者走訪發現,這些“茶飲料”配料表中的標注,少見“茶的成分含量”。包裝好看的“茶飲料”里,究竟含了幾片茶葉,不免讓人生疑。對此,業界也有規定,如果茶多酚含量達不到國家標準,所謂的“茶飲料”只是“茶味飲料”,不能代替飲茶。
市場:
“茶飲料”受寵
據全國最近一次發布的調查數據,中國茶飲料消費市場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已占飲料消費份額的20%以上。而為了增加銷量,茶飲料的廠商們也是促銷活動不斷,競爭激烈。其中開蓋贏贈飲、搭配銷售等活動,受到消費者的肯定。
而在江城的幾大超市中,茉莉花茶、綠茶、紅茶、油切麥茶等多種茶飲料口味各異,各有市場,有些消費者一拿就是一打。在一些小賣部和冷飲攤點中,茶飲料的銷量也不差。赭山公園小賣部的服務人員表示,冰紅茶銷量在飲品中位居首位,“比礦泉水有味道,比可樂熱量低。”隨著氣溫的升高,店中的茶飲料基本上每隔二三天都要上新貨,而其它果味飲料則五六天甚至一周才上一次貨。
成分:
“茶”含量是個謎
但是,一直把營養健康作為賣點的“茶飲料”,其中又含有多少的“茶”呢?
在某大型超市,記者隨機選購了3種不同品牌和口味的茶飲料。一種蜂蜜雪梨茶,其成分標注為水、白砂糖、濃縮梨汁、綠茶粉、食用香精,及包括檸檬酸、六偏磷酸鈉在內的6種食品添加劑。至于茶粉所占的比例,則只字沒有。再如另一種紅茶飲料,成分也是砂糖、水、濃縮果汁、紅茶粉和各種食品添加劑。只有隨后一種“原味茶飲料”,寫出了茶多酚含量大于等于280毫克每千克。在弋江區另一超市,記者觀察發現,大多數的茶飲料都鮮少提及“茶”的含量。在其營養成分表里,只是標出了每毫升含有的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和鈉的含量。
而對于茶飲料的配料表,大多數的消費者并不關注,正在購物的陳先生坦言,一般買茶飲料都是喜歡什么口味就買什么,其它的沒有關注過。而經常購買某品牌的蔣女士則說,沒有翻看配料表的習慣,“看了也不明白,茶葉、茶粉、茶葉原漿什么的,不清楚區別。”
國標:
“茶飲料”更多是“茶味”
專家指出,茶水中最核心的物質應該是茶多酚,它可以保護機體細胞免受侵害,同時還有延緩衰老,抑制心腦血管疾病、抵抗病毒等功效。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記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我國就出臺了茶飲料的國家標準,其中涉及到的原料、品名和成分含量。在此標準中,將茶飲料分為茶飲料、調味茶飲料、復合茶飲料三類。而且,對理化指標有要求,茶多酚、咖啡需達到一定的標準。記者特別留意到,“對于茶飲料,茶多酚的含量須大于等于300毫克每千克,綠茶茶多酚含量大于等于500毫克每千克。”如不達標,則只能被歸為“茶味飲料”。
專家:
堿性茶更健康
蕪湖市衛生監督所的食品檢測專家表示,茶飲料是茶葉經水浸泡后,通過多種工藝制成的茶湯或在茶湯中加入水、糖、食用香精等調制加工而成的制品。
所以,商業茶飲料與我們自己用開水沖泡的茶水完全不同。前者由于加入了很多的原料和添加劑,一般是酸性的,僅可作為調節口味的休閑飲品,多飲對身體并沒有好處。而后者呈堿性,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天然維生素、礦物質和茶多酚等,可以清洗、中和人體細胞內的酸性物質,并帶到肝臟和腎臟加工處理,排出體外。最重要的是這種茶水沒有添加人工合成的各種調味劑。專家建議,兩者不可替代,經常飲茶的市民最好自己動手,用茶葉沖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