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種紅茶的誕生歷史
發布時間:2024-10-31 點擊:58
正山小種紅茶是茶類中常見的一種,它的誕生為我國茶葉的出口開啟了一個新紀元。正山小種紅茶發展歷史悠久,關于它的來源歷史,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
1568年,崇安縣桐木關廟灣江氏先祖因兵擾使茶葉過度發酵,遂采取補救措施,利用松木煙熏,制成后發現,湯色橙紅亮麗,散發出一股純天然的桂圓香和松煙香,這就是歷史上最早的紅茶“正山小種紅茶”。時隔四百余年,正值春節將至,為紀念正山小種紅茶的誕生,也為滿足紅茶愛好者的消費需求,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山茶業有限公司特別推出了“元正1568”(正山小種)禮盒(以下簡稱正山茶業)。正所謂,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茶不同。曾經以其香醇與甜在歐美國家掀起一股“紅色旋風”的正山小種紅茶卻依然成為了茶葉消費者熱捧的對象。
紅茶鼻祖正山小種
據史料記載,桐木在宋代稱崇安縣,這里的勞動者主要經濟來源為桐油及制作綠茶類的“龍團鳳餅”貢茶。由于桐油生產的繁榮,因而當地大量種植油桐樹,故該地稱為桐木,出入中原的關口稱為桐木關。相傳,明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因時局動亂不安,且桐木是地外入閩的咽喉要道,因而時有軍隊入侵。有一次,一支軍隊從江西進入福建過境桐木,占駐茶廠,茶農為躲避戰爭逃至山中。躲避期間,待制的茶葉因無法及時用炭火烘干,過度發酵產生了紅變。隨后,茶農為挽回損失,采取易燃松木加溫烘干,形成既有濃醇松香味,又有桂圓干味的茶葉品種,這就是歷史上最早的紅茶,又稱之為“正山小種紅茶”。
1601年,荷蘭商船首次來到中國,首先把少量的武夷茶運回歐洲后,立即在歐洲風靡起來,并成為西方與中國貿易的主要產物。1604年,武夷茶首次遠銷英倫,因其獨特的風格,瞬間俘虜了英國王公貴族的嘴巴,成為他們彌足珍貴的奢侈品。更有趣的是,因為它引發了一場英國乃至全世界的飲茶時尚風暴。
“正山小種”紅茶出世后相繼產生了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等其他工夫紅茶。因此,為區分“烏茶”和其他工夫紅茶,當地人特將“烏茶”改為現今的“正山小種”紅茶。“正山”乃表明正宗高山所產之意,“小種”是因其產地范圍小,數量少而定。另外還規定,凡是以桐木為核心的方圓50平方公里,在相同海拔,相同地域,采用同一種加工工藝,制作出同一種桂圓湯香味的紅茶統稱正山小種紅茶,其他紅茶一律稱為工夫紅茶或外山小種。
正山小種紅茶有自己的特色,誕生百年來,聲名遠播,不僅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新鮮的色彩,也給人們帶來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