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開是布朗山的嗎?賀開茶山屬于什么山?賀開是布朗山的嗎?
發布時間:2024-10-22 點擊:57
在賀開古茶園內,經常有這么一群百歲老人常常到山上采茶。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這已經形成百歲老人的習慣。
“萬畝古茶園、千年古茶樹、百歲采茶人”成為賀開古茶園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一幅自然的人文景觀。
據村委會2014年統計數據,在賀開村委會下轄的9個自然村中,賀開轄區內有80歲以上老人上百人,其中百歲以上有數人。按照中國老年學學會評選認定“中國長壽之鄉”的標準:區域內存活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7/10萬以上;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1.4%以上。那么賀開也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村”。在賀開古茶山,拉祜族是這里的原著居民。
拉祜族作為為數不多的幾個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之一。原居住在青藏高原,大約在公元750年至850年遷入云南,曾在麗江、大理、楚雄、普洱一帶居住,南宋大理國時期遷入瀾滄和西雙版納。拉祜族舊時被人稱為“苦聰”,其自稱有拉祜納、拉祜西、拉祜普。
賀開的拉祜族與景洪大勐龍和勐海勐阿的拉祜族雖同屬拉祜納,但衣著卻有很多布朗族的元素。在語言交流上賀開拉祜族與大勐龍拉祜族基本上可以交流,但與勐阿拉祜族交流就比較困難。拉祜族社會發展程度較低,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西雙版納的拉祜族還不大會講漢話。這里的村民仍然保持著對唱山歌曲子的濃厚風俗,每到下午六七點鐘收工回來,男男女女就會聚集在村邊的茶樹下對唱曲子。當地拉祜族除了過漢族的春節,還過他們自己的節日,有拉祜擴節,新米節,月亮節和火把節,最隆重的是拉祜擴節,每個節日有特定的祭祀和慶祝活動。
賀開古茶山地理位置:
賀開古茶山位于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東南部勐混鎮賀開村委會,怒江山脈南延余脈部,北連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區,東鄰拉達勐水庫,西面俯瞰勐混壩子,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連片面積最大、密度最高、保護的最好的古老茶山之一。海拔在1400——1700米之間。山巒連綿,溝谷縱橫,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豐沛。茶山區域植被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古茶園集中連片,樹齡達800——14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園面積16200多畝,均為普洱茶種。數量達200多萬株,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連片面積最大、密度最高、保護最完好的古茶園。
在賀開古茶山,古茶樹平均密度一般在132株/畝左右,基部圍0.82米左右,樹幅約3*2.5米,樹高平均在2.5米。管理上不施任何化肥、農藥,僅除去茶園中的高草,平均單產30千克/畝。在海拔1600米的曼弄新、老寨交界處生長著10多株大茶樹,是賀開“茶王”樹的圣地。其中一株最大的古茶樹,樹型喬木,樹高3.8米,樹幅7.3*6.55米,基部圍2.12米,樹齡1300年左右,被當地人稱為“茶王”。
古茶樹生長在村寨附近樹木茂盛、陰覆良好的自然環境中。還有的生長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古茶樹長勢旺盛,構成了一幅“林中有茶,茶在寨中”人與自然和諧的古茶園景觀。
在茶樹上有很多寄生植物,包括蘭科植物,還有螃蟹腳。賀開茶的特征是:條索黑亮緊結、稍長湯色金黃明亮,稍苦澀,澀顯于苦,苦化甘較快,澀稍長,湯質飽滿,山野氣韻較強,杯底香明顯且較持久。
茶芽
茶花
茶果
茶樹寄生植物
“茶出勐海,迷藏賀開”。自然和諧的古茶園景觀,如一幅畫,讓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