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茶文化積淀茶底蘊
發布時間:2024-10-22 點擊:57
6月21日下午,貴陽市茶文化研究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大會在貴陽舉行,貴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澤當選會長。
為“黔茶出山”提供理論支撐
茶產業是貴州省主推的農業產業之一,也是貴陽市重點發展的生態產業之一。近幾年,貴陽市的茶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為貴陽市經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但與之相匹配的茶文化產業發展和茶文化研究卻相對滯后。茶文化研究會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貴陽市茶文化研究會有了規范性組織結構,為推動茶文化產業發展蓬勃發展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貴陽市茶文化研究會將致力于推動貴陽市成為貴州省的茶文化研究中心,為“黔茶出山”和“多彩貴州.黔茶飄香·筑城品茗”文化品牌提供理論支撐,打造貴陽市成為貴州茶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集聚省內外熱心茶文化的各界人士挖掘研究、宣傳展示貴州茶文化,為本行業市場主體提供高品質咨詢服務。與省茶文化研究會、省市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整合貴州茶文化資源,依托貴陽大數據平臺促進貴茶文化深度精度開發包裝和貿易,引導大眾品茗消費,營造濃厚的茶文化氛圍,為貴陽市經濟轉型升級、打造貴陽市文化建設升級版作出積極貢獻。
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出好茶
是全省茶界的盛事,也是貴陽市民的喜事。現場,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傅傳耀談了對茶的一些體會。
傅傳耀說,貴州是低緯度、中海拔、寡日照的優質茶區。在這里沒有污水四溢,沒有“十面霾伏”,沒有重金屬污染。有的是青山綠水,有的是藍天白云,有的是云遮霧繞。所以貴州茶是干凈茶,是可以不用沖洗的茶。而且是符合歐盟嚴格安全標準,大量出口歐盟的放心茶。貴州茶還是優質茶,多個重要理化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甚至優于省外知名同類產品。其中水浸出物含量40%成為業界新標桿。如此好茶源自貴州獨有的生態環境。
一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喜陽耐陰,這是蒼天賜予。二是多樣的地質地貌。赤水丹霞、施秉白云巖、荔波喀斯特等地質地貌都是世界自然遺產。茶經中說“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我省各種地貌風化土壤很豐富,這是地利為先。三是有益身體健康的礦物質含量豐富,這叫物擇天成。
茶中除了茶多酚、兒茶素等抗氧化、抗衰老,清除自由基的成分外,還有若干微量元素,如鉀、錳、鋅、硒等。缺鉀人會頭暈乏力,還會導致神經、肌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石阡苔茶含鉀1800mg/kg,可謂“富鉀天下”。
錳是生命之光,益壽之素。鋅是婚姻和諧素。硒能促進各有益元素的協調吸收。石阡縣45萬人有40萬人喝茶,80多歲的老人有4100人,90多歲的老人有3100人,100歲以上的老人180人,是真正的“長壽之鄉”。
所以當地有句廣告語說,“喝天下苔茶,泡石阡溫泉,不想長壽都不行”。鳳岡茶鋅、硒同具,獨一無二。鳳岡縣80歲以上老人8000多位,百歲以上200多人,目前最高壽的老人107歲,可謂茶壽老人。
喝好茶、好喝茶、茶好喝
傅傳耀指出,當前東茶西移,貴州茶葉種植面積已經是中國第一,茶園的硬件設施也是中國第一,茶的品質更是中國第一。但是,貴州的茶事活動還較少,茶文化還比較薄弱,茶底蘊還需積淀。所以,貴陽市茶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正當其時。其時者,喜逢國泰民安。再者,領導重視。同時也任重道遠。任重者,怎樣與茶產業同步前茅,怎樣實現“街街有茶鋪,千人一茶館”。
今年秋季全國茶藝大賽落地貴陽,希望以此為契機,把茶蘊好。他提出三點建議:“貴陽茶文化研究會要讓貴陽人民能‘喝好茶,好喝茶,茶好喝’,從而使貴陽茶文化能有一個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