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春節(jié)
發(fā)布時間:2024-10-18 點擊:167
華人農歷新年,正值二十四節(jié)氣的 “立春” 前后,舊歲已完,新春復始,因此也被稱為 “春節(jié)” 。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載體,凝聚著海外華人的情感追求和靈魂寄托,傳承著華夏民族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不僅是新加坡華人、也是全世界華人最為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春節(jié),新加坡華人以交換“紅包”、懸掛紅色小旗和吃魚來表示他們的信念。
新加坡華人的信念是幸運、富裕、和平和長壽。其中和平、長壽、富裕都可通過努力去獲取,只有幸運是未知的。所以,每到春節(jié),家家都要貼上一個紅底金色的“福”字,賀年片上也常常印著振翅飛翔的蝙蝠,因為蝠、福同音。表示運氣的一個字是“吉”字,吉、桔諧音,所以在春節(jié)都要吃橘子。吃魚更意味著發(fā)財和幸運。魚和蔬菜分別盛在圓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調味品,用筷子攪拌各種配料,做著向上攪調的姿勢,象征事業(yè)的發(fā)達。魚、裕同音,所以一些賀年片上還印有金魚在荷花池中游動的圖案;“荷花”意味和平、潔凈,只有在和平中,才能獲得富裕和幸福。
除夕,全家吃團圓飯,孩子們要挨到午夜才睡覺,認為這會延長他們的生命。
春節(jié)第一天,小輩給長輩拜年,都能得到“紅包”;第二天,全家拍張“全家?!薄5秸率?,全家再吃一頓團圓飯,取下 “春到人間, 幸福滿院” 的紅色對聯(lián), 又在期待新的一年了。
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有近八成民眾是華人,他們非常重視春節(jié)禮俗。新加坡的唐人街,也就是俗稱的牛車水,是春節(jié)最為熱鬧的地方,街道被燈籠、彩車、花卉裝扮一新,琳瑯滿目的年貨,喜慶喧鬧的花市,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新加坡人過春節(jié)保留許多傳統(tǒng)習俗,比如過年喜歡播放新春賀曲,歌曲多來自福建、廣東傳統(tǒng)賀年曲,膾炙人口的歌詞,輕快跳躍的旋律,回蕩在大街小巷,平添幾分節(jié)日氣氛。
當?shù)厝A人喜歡貼年畫、掛燈籠,幾乎家家戶戶在過年時都貼紅底金色“?!弊?,又因“?!币襞c“蝠”相似,年畫又多以蝙蝠為圖案。除夕之夜,分散各地的家庭成員都會設法聚集一起吃團圓飯。新加坡人飲食講究口味、搭配,由于當?shù)仫嬍澄幕诤隙鄠€菜系,飲食的種類、風味、做法獨具風味、特色。吃魚是新加坡華人過年一個傳統(tǒng)飲食習俗,他們認為吃魚可以帶來好運、吉祥,除夕之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將切得齊整的魚片和佐料放在圓碟子中,一邊攪拌配料,一邊喊著“撈起”,攪拌得越起勁,意味著今年就越好運,這道菜因此得名“撈魚生”,在新加坡,魚生是春節(jié)期間才能吃的菜,象征著積極上進、富足有余。此外,當?shù)剡€有娘惹菜。此外,為祈求身體健康長壽,小孩一般要過午夜才睡覺,年初一各家各戶都不會掃地,表示好運吉祥,因為他們認為掃地會把好運氣掃掉。新加坡華人拜年喜愛送橘子、年糕以及發(fā)放紅包,與客人會面,多說“恭喜發(fā)財”“新春大吉”的祝福語,這些禮節(jié)與中國人過年禮俗類似。新加坡春節(jié)慶祝活動也是異彩紛呈,令人眼花繚亂。
比較有名的是“妝藝大游行”活動,活動起源于中國?!皧y藝”一詞起源于福建方言,原意是指“傳統(tǒng)裝飾與服飾藝術”。最早的妝藝游行是在1973年舉行,主要是游園、花車、舞獅表演之類的活動。妝藝游行除了展示春節(jié)傳統(tǒng)服飾、彩燈、燈籠、年畫、雜技表演之外,還有大量民俗表演穿插其中,如太極舞劍、詩詞朗誦、春聯(lián)揮毫、金蛇飛舞、京劇臉譜表演、廚藝展示等,既有新加坡本地民俗表演,也融合中國傳統(tǒng)春節(jié)節(jié)目,演員陣容強大,場面恢宏壯觀,二者的融合將民間藝術的活力和激情釋放得淋漓盡致,令人嘆為觀止。妝藝游行活動一般持續(xù)兩天,上萬人參加,新加坡政府元首也參加這個盛大的節(jié)日慶典,與民同樂,齊賀新春。除民間藝術表演外,當?shù)剡€舉行多場時尚高雅的藝術節(jié),如圣淘沙光影藝術節(jié)、華藝節(jié)、藝穗節(jié)、音樂劇等。
此外,春節(jié)逛街購物也是新加坡民眾過年一大樂趣,為了吸引民眾購物,各大商場推出春節(jié)打折、促銷、贈送購物券等優(yōu)惠活動,烏節(jié)路便是新加坡最為繁華的購物中心,各種知名、時尚品牌和高檔精致特色的食品都可在這里購買到。
歷史傳承
作為華人最重要、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華人農歷新年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古稱 “元旦” 。 《晉書》 記載: “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這是華人新年最早的由來。
元旦又稱作 “元日” ,另據(jù)記載,公元前2000多年的虞舜時代,舜帝繼承天子位,帶領部下祭祀天地和先帝堯,那一天被后人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 《書舜典》 中謂之為 “元日” 。歷代皇朝都要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祭祖、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以及眾多的 “社火” 等娛樂歡慶活動。元旦還有 “元正” 、 “歲旦” 、 “元辰” 、 “歲日” 、 “三始” 等叫法,其日期在各個朝代也不一致。直到公元前104年,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 《太初歷》 ,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第一次將二十四節(jié)氣納入歷法,從而奠定了春節(jié)的基礎。后人在此歷法基礎上逐漸完善形成當今使用的農歷 (又叫陰歷、夏歷) ,落下閎也因此被稱為 “春節(jié)老人” 。此后中國一直沿用此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兩千余年。a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后,為區(qū)分陽歷和陰歷兩個 “年” ,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 “元旦” ,農歷正月初一正式改稱 “春節(jié)” 。如今,這一叫法已被全世界華人廣泛接受,而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春節(jié)文化,也逐漸成了一種世界性的節(jié)日文化。
春節(jié)作為華人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首,對于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有著更為深刻的文化和社會影響。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亞洲地區(qū)約有8個國家將農歷新年列入法定節(jié)日。b作為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 新加坡非常重視春節(jié), 將華人農歷紀元正月初一、初二兩天定為新加坡法定假日,這也是新加坡法定節(jié)日中唯一有兩天假期的節(jié)日。
節(jié)日習俗
新加坡每年的春節(jié)從華人農歷的一月一日即正月初一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通常在公歷的1月底至3月初之間。其中農歷正月初一、初二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日。根據(jù)華人傳統(tǒng)習俗,實際上從前一年的農歷十二月 (臘月) 二十三祭灶“過小年” 起,新加坡華人家庭便開始 “忙年” : 大掃除、辦年貨、買新衣、沐浴,為過年做準備。外地的游子紛紛趕在農歷臘月三十晚上 (除夕) 之前回到家,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堂,共享豐盛講究的 “年夜飯” ,一起團坐 “守歲” 。到了初一則暫停一切勞作,長輩給孩子們分發(fā) “壓歲錢” ,盡情享受吃喝玩樂的過年假期。
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還會到廟宇搶上頭香,求神佛保佑來年吉祥如意。人們在過年期間都會出門串親訪友,互相拜年。初二則是已婚女子回娘家之日,女兒女婿帶著外孫、外孫女一起到外公、外婆家拜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為這一天是 “赤口” 日,要避免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若有親朋好友尚未拜年的,可以在初四繼續(xù)。初五是 “破五” ,當天要送窮神,迎財神,在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初九是 “天公生” ,即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初八夜晚子時后,各家便開始把準備好的香燭鮮花和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十五的元宵節(jié)和七夕一樣被新加坡人稱為 “中國情人節(jié)” ,除傳統(tǒng)的吃元宵,未婚女性會結伴到河邊拋柑祈求姻緣,未婚男性則拋香蕉。這個拋柑習俗源自中國福建,古時有首福建歌謠唱道: “拋柑嫁好昂 (音,意指好老公) ,拋蘋果娶好某 (音,意指好老婆) ,拋土豆吃到老,拋石頭就起洋樓……” 最早是女拋柑,男撈柑,后來男的也來拋蘋果。后來不知何時改為拋香蕉。未婚男女用防水筆在香蕉皮和柑皮上寫下自己的聯(lián)系電話,有的還特意畫上卡通形象或者寫些新奇字句引人注目,期望能被有緣人撈出,締結一段好姻緣。
整個春節(jié)期間,新加坡各地的華人社區(qū)張燈結彩,到處裝飾著喜氣洋洋的中國紅,整座城市都沐浴在歡樂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中。豐富多彩的春節(jié)民俗,蘊含著華族文化的智慧結晶, 千百年歷史文化的積淀積累, 加上入鄉(xiāng)隨俗后的新生衍化,形成新加坡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jié)節(jié)慶文化。由于新加坡華人主要來自廣東、福建、海南等中國華南沿海省份,新加坡春節(jié)節(jié)慶更多融合這些地區(qū)的習俗。
熱鬧的年貨集市
每年1月中旬到除夕,早期中國人聚居地的牛車水總是車水馬龍、人潮涌動、川流不息,因為這里有最地道最齊全的年貨,是新加坡人 “忙年” 的首選地。應時而設的年貨大街上海鮮干貨、臘肉、柑桔、年糕和各式糕點琳瑯滿目,還有紅燈籠、對聯(lián)福字、鞭炮掛件、利是包等也堆滿各家店鋪,老字號的商鋪如 “林志源” 臘肉店等更是每天顧客盈門、大排長龍。部分店家通常通宵營業(yè),讓忙于奔波的人們也能趕得上采辦年貨,甚至最后一天還有降價甩賣。
精彩的文藝活動
臨近農歷新年時,牛車水入夜后的街道燈火通明,體現(xiàn)華人生肖文化的主題彩燈和大紅燈籠將中國城裝飾得喜慶非凡。這里每天晚上在露天舞臺舉辦綜藝晚會和歌舞表演,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各展絕技,為觀眾獻上精彩絕倫的表演。有時節(jié)慶活動的組織者還會舉辦各類展覽會,通過介紹農歷新年的由來傳說和傳統(tǒng)習俗,展示新加坡的城市風貌、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內容,讓人們對新加坡的節(jié)慶文化有更為深入的了解。除夕夜里的倒數(shù)慶典將節(jié)慶氣氛推動到最高潮,在熱鬧的爆竹聲和壯觀的煙火大匯演中,新加坡華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高聲倒數(shù),迎接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