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曾經的奇葩別稱
發布時間:2024-10-13 點擊:58
別稱,指的就是正式名稱以外的稱呼。例如,一月也叫正月,三十歲也稱而立之年等等。茶在被稱為“茶”之前,也是有許多別稱的。據陸羽《茶經》中介紹,除茶外,還稱槚、 茗和,其他古籍中還有苦荼、玉芽、水厄等別稱。但在我看來,最有詩意、最富趣味的還屬不夜侯、滌煩子、漏影春、余甘氏這四個別稱。
不夜侯 該別稱不難理解,茶有振奮神經、提神醒腦的功效,因而有些人夜晚喝茶會失眠,“不夜侯”的稱謂便與此有關。原文出自西晉張華的《博物志》,內稱:“飲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稱不夜侯,美其功也”。
滌煩子 該別稱來自于唐代常伯熊《烹茶賬中》。《唐中史補》上說:“常魯公隨使西番,烹茶賬中。贊普問:‘何物?’曰:‘滌煩療渴,所謂茶也。’因呼茶為滌煩子。”施肩吾有詩云:“茶為滌煩子,酒為忘夏君。”
漏影春 漏影春其實是一種流行于唐宋的玩茶方法。大致為用繡紙剪出形狀,鋪于茶盞中,撒上茶粉后取出,再用食材擺出茶畫,觀賞后沖飲。因而,在宋代茶又稱為“漏影春”。
余甘氏 據李郛《緯文瑣語》稱,“世稱橄欖為余甘子,亦稱茶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余甘氏”。
這些趣味的別稱身后,或是某個時期的風尚,或是出自某個典故。但不論是何種由來,它們都是異彩紛呈的中國茶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