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故事:喝普洱隨筆
發布時間:2024-10-05 點擊:58
不知不覺已經把普洱茶當成日常飲品了,也喝了不少茶了,作此隨筆,也算總結一下,與茶友分享,隨筆嘛,有點亂,想到哪說到哪。
1、關于買茶
基于人之間基本的尊重,進任何一家店不要橫挑鼻子豎挑眼,茶品不合口可以轉身走人,不要給賣茶的上課,高人多的是,要謙虛謹慎,除非對方態度有問題。
一泡茶盡量喝到尾水再下評價,全面體會茶的優缺點。
葉底會告訴你很多情況,通過熱嗅氣息,揉捻柔韌性,判定倉儲、農藥化肥的殘留,查看葉形,葉質厚薄,判定拼配的情況,樹齡的大小等等。
買的是茶,不是包裝,不是品牌,不是故事,一切讓茶來說話。一個基本原則,好的茶一定不便宜,貴的茶不一定好,我們找的是性價比。
品飲這幾年的茶,覺得06年、10年的茶質應該是最好的,07年的春茶也不錯,但07年市場太亂,要甄別,今年的春茶普遍偏薄,至今還沒買。
買茶一定要喝,凡是不讓品嘗的一律不買,所以我手里沒有瀾滄烏金,沒有大益馬餅,沒有天福茗茶的所謂易武熟磚,沒有。。。。。。我是喝茶的。
2、關于存茶
我們是喝茶的,不是玩股票的,茶不在多,夠喝足矣,農產品每年都有,存一點也是為了能以低價喝到優質的茶品,不要貪,量力而為,新老茶品能形成消耗循環就夠了。
倉儲的知識論壇里好多高人都提到過,理想狀態好像是恒溫25-30℃,濕度70,這對一般家庭是不可能做到的,基本上都是自然存放,我覺得這必定會形成一方水土一方茶,茶品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必定形成不同的口感風味。就我品嘗過的幾個地方,廣州的香氣低沉,湯色漂亮,順滑度高,但總覺得有點水悶味;版納當地存放的,香氣揚,但水汽大,湯質偏薄,葉底糜爛;鄭州存放的,鮮爽度高,湯色凈透,但澀度大,如果能想辦法降低澀度,我更喜歡。所以,適合自己的口感就是好的。
突發奇想,同一批茶在全國各地自然存放,多年后拿來對比,一定會很有意思。
3、關于茶人
茶人,廣義上講應該是一切愛喝茶的人,不能單指那些賣茶的和一些所謂的大師。挺喜歡論壇里俗部兄的那篇文章《行走在普洱茶的邊緣》,文中的師弟是我很欣賞的,一個真正的茶人不光是懂茶,還要有正能量的普世價值觀,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對自然天地的敬畏之心。
茶商賣茶掙錢無可厚非,但不能誠信缺失掙昧良心錢,賣茶的有幾人做到了,甚至有好多仗著資歷深,人氣足,掛著n多頭銜,自詡為專家,罔顧事實,為了利益發些謬論,誤導茶友,這種人也好意思稱自己是茶人,呸!什么玩意!
別人的觀點都是參考,要自己想,自己對比,自己悟。
4、關于品茶
品茶不是喝水,不為解渴,更多的是通過茶品產生舒適的體感所帶來的愉悅的精神享受,用玄一點的話說就是修行,修心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