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綠茶:一統江湖“風波”起
發布時間:2024-10-01 點擊:65
龍井村一帶茶農至今仍處在自采自炒自賣的“小作坊”狀態
清明節一過,隨著各地茶葉的大量上市,茶葉市場逐漸升溫??稍诤贾蔟埦澹久χu龍井茶的茶農們卻沒什么心思?!拔骱埦院罂赡芤慕小憬G茶’了,現在西湖龍井已經真假難辨了,再搞個牌子,老百姓更弄不清楚了?!饼埦宕彘L錢衛國很擔憂。
記者昨天從省農業廳得到證實,現在浙江省正在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注冊“浙江綠茶”的證明商標。一旦注冊下來,“浙江綠茶”將囊括西湖龍井、安吉白茶、臺州羊巖勾青、余杭徑山茶等省內近50種綠茶品種,成為浙江“茶屆盟主”。
為什么要統一打“浙江綠茶”的牌子?是否會搶了包括“西湖龍井”在內的浙江各地名茶風頭?各地茶商、茶農對此有何反應?記者近日展開了一番調查。
【現狀】
浙江綠茶缺乏強勢品牌
早在2007年,省農業廳就計劃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注冊“浙江綠茶”證明商標。但由于各方意見不統一,盡管省農業廳方面很努力,但申請工作依然步履維艱。
省農業廳經作局茶葉科科長羅列萬說,浙江一直有著“中國茶都”的美譽,但從國內外茶葉產業的發展和國際著名茶葉品牌的高度來看,我省的茶葉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
浙江省茶葉產業中存在的名茶多,名牌少;政府培育的公共品牌多,企業自主創新、自主運作的品牌少;出口茶葉“貼牌”多,自主品牌少等“三多三少”現象,一直困擾著浙江茶葉品牌的發育和成長,制約著品牌的做大做強。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宋少祥說,西湖龍井無緣奧運,主要也是因為西湖龍井缺乏一種有國家影響力的強勢品牌。
浙茶在俄羅斯“賤賣”
記者從省農業廳外經辦了解到,俄羅斯每年的茶葉消費量達18.5萬噸,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而浙江綠茶在俄羅斯市場占有率不到3%。
在俄羅斯的超市里,浙江綠茶都被擠在貨柜的最上層或最下層,而且價格都很便宜,平均每公斤只賣1美元,比印度茶低四成,比斯里蘭卡茶低六成多。
因為缺少國際知名品牌,浙江綠茶在俄羅斯的出口價格極低,茶農處在微利或保本狀態。
統一品牌制止假冒偽劣
羅列萬坦言,目前浙江茶葉市場品牌多,各項鑒定標準混亂,需要打造一個統一著名品牌,突出宣傳。
浙江現有大小茶廠8200余家,以年產茶總量14萬噸計算,平均每家茶廠每年加工17噸。這么小的規模,勢必造成茶廠效率低,成本高,產品不規范,制約了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對于浙江打造“浙江綠茶”品牌,許多業內人士都曾提出建議。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提議,浙江今后可否這么做:茶農只管種茶、采茶,把鮮葉賣給茶廠,由茶廠專門加工,改變千家萬戶制茶、賣茶的落后局面,這將有助于提高浙江綠茶的質量。
浙江要改變和調整生產模式,變茶農分散加工為集中加工,提高茶葉加工的規范性和質量。
浙江綠茶將來使用證明商標后,可以有效地制止其他省份的假冒偽劣浙江綠茶。一旦再發現外省假冒,浙江省就可以申請國家工商總局去取締他們的違法行為,用法律的手段保護浙江綠茶。
【熱議】
西湖龍井不愿被“埋沒”
統一浙江綠茶品牌,西湖龍井的茶農們答應嗎?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龍井村。村口停著幾輛外地牌照的面包車,停車場收費員說,清明過后,幾乎天天都有外地人包車,來龍井村買茶葉。
聽說可能要統一浙江綠茶品牌,大多數茶農并不贊成。茶農老徐說,現在外地人來這里買茶葉,越來越挑剔了,都要現采現炒才放心。大名鼎鼎的“西湖龍井”都有這么多人不放心,何況“浙江綠茶”這個新招牌。
龍井村村長錢衛國激動地說:“西湖龍井已經很有名氣了,為什么不直接統一推廣‘西湖龍井’,還要重新弄一個新的‘浙江綠茶’品牌,這樣反而會埋沒‘西湖龍井’的金字招牌。”
錢衛國說,統一“浙江綠茶”最終只會讓浙江其他一些不知名的雜牌綠茶得益。一些不法茶商就可以隨意打著“浙江綠茶”的幌子,傍著“西湖龍井”的金名片,肆無忌憚地賣假冒劣質茶。
在梅家塢、翁家山、滿覺隴等西湖龍井原產地,茶農們一致表示:要創建一個“浙江綠茶”品牌不容易,還不如先把“西湖龍井”搞搞好。
小品牌擁護品牌統一化
與西湖龍井茶農截然不同的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浙江其他地區的茶葉商,特別是一些小茶葉品牌卻挺贊同統一品牌。
“前兩天,長興縣舉行了‘白茶節’,很多朋友都問我,白茶不是安吉的特產嗎?怎么長到長興去了?”安吉風華白茶廠廖風平哭笑不得:“其實有什么好奇怪的,福建、江西、貴州都在種白茶,每年都打著‘安吉白茶’的牌子,到安吉來賣,安吉茶農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廖風平認為,有了“浙江綠茶”這個統一注冊品牌,其他省份種出來的白茶,就不能叫“安吉白茶”,就可以防止濫竽充數。
余杭徑山鎮佛仙茶廠吳紅英最近也叫苦不迭。“前段時間,余杭徑山鎮的茶葉還沒開采,整個余杭都已經掛出了‘徑山新茶’的牌子,價格雖便宜,但假冒的茶葉質量不好,倒了‘余杭徑山茶’的品牌?!眳羌t英認為,統一品牌后,有關部門應該會有一套打擊假茶葉的制度,有利于保證茶葉的質量。
長興顧渚紫筍、建德苞茶和蘭溪毛峰等茶商也紛紛表示,浙江統一綠茶品牌,也許會出現一點問題,但利大于弊,浙江茶商可以借助“浙江綠茶”這個大品牌,走向全國。
【觀點】
品牌統一還有很多路要走
“從整個浙江茶葉市場的大局看,統一‘浙江綠茶’品牌是件好事,‘西湖龍井’作為浙江綠茶的‘領頭羊’,應該支持。”杭州市總商會西湖龍井茶商會會長戚國偉說。
戚國偉說,整合浙江的綠茶品牌,就要加大扶持龍頭企業力度,提高產業化水平。龍頭企業辦加工廠、負責收青葉、加工和銷售,茶農只要管好自家的茶園和采摘,這種專業分工合作的經營模式,是加快茶葉優化改造的有效途徑。
“西湖龍井”小有名氣,“浙江綠茶”還很新鮮,兩者之間的關系很微妙,如何互惠互利,當中有太多的細節問題,值得有關人士好好商榷,有關部門也應該多聽取各界茶商、茶農的意見。
羅列萬說,很多茶農,特別是西湖龍井茶農都有點誤會。浙江統一打“浙江綠茶”品牌,并不代表要代替“西湖龍井”,而是希望浙江的綠茶品牌能夠“抱團”,改變和調整落后的生產模式,提高產業化水平,共同打響一個品牌。
從國內其他省份的經驗來看,云南普洱茶、福建烏龍茶注冊證明商標后,發展都很興旺。特別是云南普洱茶,經過6年,才申請到注冊商標,而后便在海內外掀起一股普洱茶熱潮,除了香港、臺灣及東南亞等地的普洱茶市場不斷升溫外,還出口到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
豪華包裝能打響西湖龍井的牌子嗎?
【延伸】
七萬茶廠不敵一個“立頓”
中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卻沒有在國際上叫得響的茶品牌。七萬家中國茶廠在年產值上竟難敵一家英國立頓。
無論是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還是安溪的鐵觀音,都是以地區為代表,各有各的制作秘笈,相互間互不通氣,這種保守的、固執的封閉態度決定了國內難以形成一個良好的自由競爭氛圍,極大地阻礙了中國茶全國性品牌的出現。
反觀我國的茶企,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幾十年不變,難以形成生產規模,更無法形成品牌。“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小農經營與現代茶業的矛盾影響了我國茶葉全球化和產業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