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輸歐農殘“大考”交出精彩答卷
發布時間:2024-09-27 點擊:65
自2011年10月1日起,歐盟開始對中國輸歐茶葉采取新的進境檢驗措施,其中一項措施就是對10%的貨物進行農藥檢測,加大對我國輸歐茶葉的口岸抽檢力度。
近年來,歐盟更是密集出臺各項茶葉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截至目前,農藥殘留新標準已增加至460項。一時之間,輸歐茶葉關卡重重。四面楚歌,輸歐茶葉拉響了警報,歐盟市場也成為中國茶葉出口企業需要持續攻堅的陣地。
湖州:千年茶都打響保衛戰
浙江湖州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在茶葉種植基地查驗
茶馬古道,車痕尚在;古街小巷,茶韻猶存。浙江湖州,這個被譽為“唐代茶都”的文化古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產茶歷史。
湖州地區的茶葉年出口數量、貨值約占全國的15%,已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和出口茶葉加工區。
作為湖州最大的茶葉出口企業,湖州方路茶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專門生產初級和深加工產品的出口茶葉企業,公司現有員工142名,常年維持在年出口量2萬噸、貨值3000萬美元以上。
2007年12月28日,“方路”的出口茶葉在美國西海岸被扣,fda告之茶葉農藥殘留超標;2008年12月11日,“方路”的同一批茶葉卻在美國口岸“過關斬將”、順利通關。“方路”用將近一年的時間據理力爭,迫使美國fda改變檢測方式,最終在這場出口貿易活動中創造了一個奇跡,不僅為自己,也為全國的輸美茶企掃清了障礙。
今年,經中歐雙方協商,歐盟fvo定于10月16日至24日來華考察輸歐茶葉農藥控制體系,對我國檢驗監管、殘留監控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檢查。浙江湖州檢驗檢疫局轄區的“方路”也是備查單位之一。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此次迎檢,是中國茶葉企業首次接受歐盟官方檢查,其檢查結果直接關系到我國茶葉出口歐盟的大局,其意義不言而喻。
9月24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和農業部聯合組成的檢查組一行,深入湖州方路企業,對“方路”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預檢查。通過檢查發現,“方路”整體運行狀況良好,車間布局合理,生產工藝先進,實驗室檢測設備和檢測能力都達到了較為先進的水平。同時也發現企業環境衛生狀況、質量文化氛圍以及實驗室試劑管理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小問題。
從實驗室、原料倉庫、生產車間、成品倉庫、資料室一路檢查過來,各位專家時不時地指出一些不足,隨行的湖州局工作人員和企業負責人員認真做好記錄。
“這塊瓷磚有點松,抓緊時間修補。”檢查組組長指著倉庫里一面墻上的瓷磚說道。
“你們的農藥殘留檢測質量控制文件記錄只有電子版的嗎?”檢查組中的一位老師問道。
“現在沿用的體系文件時間有點久,請盡快更新。”
歐盟檢查已經進入了倒計時,自9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和農業部聯合派員赴“方路”進行預檢查,到10月18日歐盟fvo來湖正式檢查,留給湖州局和企業可以準備的時間只有短短的20多天。如何才能在這緊迫的時間內,出色地完成任務、做好迎檢工作?湖州局和“方路”展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誓與歐盟進行一場“斗智斗勇”的茶葉保衛戰。
面對應對國外官方檢查經驗不足、更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迎檢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湖州局提前介入,主動作為。湖州局幫助企業查漏補缺,不僅使企業的環境衛生達到歐盟標準,而且健全了各類資料,免費發放歐盟法規資料,幫助企業盡快掌握歐盟標準要求,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體系。20多天來,湖州局監管人員多次駐點工廠,幫助企業按照歐盟的相關規定逐條逐項地進行清查、整改,并模擬歐盟提出問題,進行多場演練。
萬事俱備,“方路”和湖州局從容淡定,自信滿滿地迎接歐盟fvo的到來!
10月18日,這是一個值得“方路”記憶的特殊日子,更是湖州局轄區所有茶葉出口企業引以為豪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中國的茶葉出口企業首次順利通過歐盟官方的檢查!
fvo官員對“方路”的檢查主要分為現場檢查驗證和記錄追溯審核,檢查組對企業的實驗室檢測設備和能力、茶葉原料倉庫和成品倉庫等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檢查了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轉情況,特別是企業自檢自控體系(重點是農藥殘留監控)、追溯體系、haccp計劃等執行情況。
在原料倉庫檢查時,檢查組特地抽取了一批原料的貨號,要求企業提供有關證明材料以供追溯。當檢查組走進企業的實驗室里時,看到一臺臺精密的檢測儀器和正低頭認真做著檢測的工作人員時,禁不住連連豎起大拇指表示贊嘆。
經過半天時間的檢查,fvo官員對湖州方路茶業有限公司的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狀況和檢驗檢疫部門的監管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認可。“經過對多家公司的考察對比,我們發現方路企業有較好的質量管理控制體系。檢驗檢疫部門對于輸歐茶葉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管,從取樣到實驗室檢測的整個過程,都有很好的控制。不管是在官方還是在企業內部,看到大量精良的檢測設備,我們表示非常驚嘆。”fvo主檢查官jan von kietzell說道。
紹興:茶葉帶著高附加值出國門
浙江紹興地區有著悠久歷史的茶文化,在國內外均享有一定知名度,且市場客源穩定,茶葉出口量占全國三分之一。
今年主要出口目的地經濟形勢不景氣,浙江紹興檢驗檢疫局多措并舉、主動幫扶,助推食品出口保持穩定。今年前3個季度,紹興茶葉出口量同比降低6.1%,貨值同比增長2%,均價有所上升。通過多年整治,出口茶葉質量持續提升。此外,歐盟、美國等市場的開拓,促進了附加值較高茶葉的出口。
嵊州順發茶業今年前3個季度出口茶葉均價提升10%,依舊供不應求,來自歐盟的訂單源源不斷,客戶甚至愿意先付款后拿貨。企業茶葉產品受市場熱捧,來源于產品的高質量、精細化的茶園種植管理,其低農藥殘留的綠色產品經受住了歐盟400多項的農藥殘留監控項目的考驗。
為保障茶葉出口穩定發展,紹興局對相關企業實行全流程監管和幫扶并重,助推“高危低價”的出口食品升級為“安全高價”的搶手貨。
一是狠抓源頭監管,強化基地建設。大力加強出口茶葉原料基地建設,跟進后續監管,對使用的水源、土壤以及農藥等,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對原料實行前瞻性、非常態化風險的管控,逐步完善原料批次管理、農藥殘留、重金屬和轉基因檢測等相應制度,把好源頭關,提高原料質量和安全水平。
二是監管幫扶并重,力促質量提升。近3年來,紹興地區出口茶葉均價持續創出新高,茶葉從2011年上半年的每公斤2.23美元上漲至2013年上半年的每公斤2.78美元,這是紹興局以各項專項整治為契機,實行綜合治理,不斷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并鼓勵和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及企業努力開拓國外市場的綜合結果。今年以來,紹興局先后開展“外貿服務月活動”、“質量月”、“出口茶葉質量安全-2412行動”“出口食品添加劑回頭看”、“強網清源”等活動,在嚴格把關的同時力促企業質量提升。
三是分級分類管理,提高監管效率。該局堅持“風險分析、規范評定、動態調整、優寬劣嚴”的原則,在對出口國家、食品種類進行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對出口食品企業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實現“既監管有效,又方便進出”的目標。
四是強化技術支撐,幫助規避風險。該局及時收集和整理各國官方的各類信息,通報相關企業,以便企業及時調整各項工作,規避各類風險。同時,為企業提供檢測技術培訓,幫助提高食品農藥殘留、重金屬、微生物自檢自控能力、積極幫助食品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提高通關效率。
茶“業”動態>>
貴州
茶葉出口遵義獨好
今年以來,貴州遵義有機綠茶連續安全出口歐盟和香港等地區4批、貨值16.8萬美元。茶葉產品質量獲國外肯定,出口批次實現遵義歷史性突破,在貴州出口特色食品農產品中呈現一大亮點。遵義茶葉能順利安全出口,得益于貴州遵義檢驗檢疫局細心呵護和全力幫扶。在新形勢下,遵義局結合地區經濟特點,積極轉變監管職能,探索創新檢驗監管模式,尋求促進外貿發展突破口,以茶產品為切入點,采取多項措施推動轄區特色農產品擴大出口。該局進一步轉變檢驗監管模式,強化產品風險分析和風險監控,合理減少檢測項目,進一步縮短檢測周期,提高驗放速度;積極推行綠色通道、直通放行、“三個一”即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便利化通關模式,提高茶葉出口驗放效率;積極打造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升級版,進一步提升質量管理,努力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金華
輸歐盟茶葉金額增長近五成
浙江金華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深入茶葉出口企業進行監管
據統計,2013年前3個季度,經浙江金華檢驗檢疫局報檢出口至歐盟的茶葉為99批、1122.8噸、貨值384.89萬美元,出口批次、數重量和金額分別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8.57%、24.43%和49.58%,茶葉出口單價同比增長20%,呈現量增價升的喜人態勢。近年來,金華局積極引導轄區茶葉出口企業開拓歐盟等市場,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基地管理培訓、管理體系輔導等,指導企業做好基地建設;采取抽批檢驗、綠色通道、減免費用等措施扶持企業出口產品;嚴把茶葉質量關,在歐盟近乎苛刻的農藥殘留限量要求下,金華局轄區出口茶葉農藥殘留根據歐盟標準未檢出農藥殘留超標,且未發生因農藥殘留被歐盟通報事件。
安溪
出口茶葉示范區顯成效
福建泉州檢驗檢疫局積極促進安溪茶產業持續發展
2010年9月以來,“中國烏龍茶之鄉”福建省安溪縣大力推進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并取得明顯成效,有力促進了安溪茶產業持續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出口茶葉連續5年全部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出口茶企得到日本三井株式會社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認可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出口茶葉價格持續提升,比全國均價高出近50%,平均每畝茶園增收1000多元。該示范區還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稱號,成為我國出口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