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古樹茶為何罕有“明前茶”?
發布時間:2024-09-24 點擊:92
俗語有云:“明前茶,貴如金”不少名優綠茶,都以清明節作為時間節點,推崇清明節前后所采收的茶葉,以此為珍品。但是普洱茶,尤其是真正以喬木古茶樹茶菁為原料的普洱茶,卻罕有“明前茶”這個概念,這是為何呢?
????采摘標準不同
????明前茶的概念主要見于綠茶,大家所熟悉的名優綠茶,如西湖龍井、信陽毛尖等,講究清新鮮爽,所以很多是采摘茶樹葉子的芽頭,或一芽一葉的葉片來制作,嫩度高采摘時間較早。
????而普洱茶,講究的是歲月的滋味和豐富的口感,所以需采摘一芽二、三葉的茶菁來制作,自然需要更多的時間讓葉子成長,吸取更多的養分。
????茶樹情況不同
????(1)海拔的影響
????眾所周知,越是低海拔越是靠近熱帶的地方回暖就越快,氣溫越高農作物發芽就越早,反之則越慢越晚。而云南的古樹茶多生長在山區,海拔相對較高,晝夜溫差較大,茶樹生長周期較長,所以較之海拔較低的壩區茶發芽要晚。
????(2)種植的影響
????與茶園茶不同,古樹茶植根于山野之中,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去汲取自然界的養分,很少有人為的去打藥施肥,所以也不如茶園發芽那么早,尤其是近年種的一些早熟品種的臺地茶。
????(3)樹齡的影響
????根據2006-2015年的統計,云南古樹春茶采摘時間約為3月下旬至5月中旬,茶樹樹齡越大,則發芽往往也越晚。
????以勐庫冰島片區海拔在1800米左右的普洱茶樹為例,早熟品種茶園茶2月底3月初開采,幾十年樹齡的生態茶樹3月中旬開采,一兩百年的大茶樹3月下旬開采,三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則要到3月底4月初才能進行頭撥茶的采摘。
????總之海拔越高,樹齡越大的茶樹發芽越晚。
????制作工藝不同
????在不少茶友的印象中,普洱茶的制作工藝異常簡單,曬青一曬就好,其實不然。普洱茶即便是生茶,從鮮葉到成品,中間可以細分成十幾甚至幾十個工藝流程,而且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對普洱茶最終的品質以及轉化的前景造成影響。
????譬如鮮葉殺青的時機,揉捻的力度,曬青的時間掌握,成品干燥的時間及溫度等等,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普洱茶制作遠比較大多數其他茶類耗時,其中尤以曬青干燥和成品干燥耗時較多,但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如果為了盡快上市而縮短干燥時間,茶餅含水率過高,可能會導致發霉,而如果使用高溫烘房加速干燥節省時間,則有可能影響普洱茶的后轉化。而且制茶也不可能一次僅壓幾餅,需要有一個原料的累計階段,要到一定的量才會壓制的,再加上干燥的時間和運輸的時間,往往最快也要4月中下旬成品餅茶才可以面世銷售的。
????一餅正宗的古樹茶,需要有高海拔高樹齡及良好的生態為他塑造出優質的茶菁,又要有上乘的制作工藝為他雕琢出優秀的品質,這也是普洱茶千變萬化口感產生的源泉。所以我們應當有一顆耐心,不要刻意去追求早春,而應該給古茶樹留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積蓄能量,或許錯過了明前的盛宴,但是當普洱茶獨具魅力的茶湯入口時那種滿足感會讓你覺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