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綠雪茶葉產(chǎn)地采制工藝及文化傳說先容
發(fā)布時間:2024-09-22 點擊:60
敬亭綠雪始創(chuàng)于明代,它的產(chǎn)地是敬亭山,而敬亭山自古以來就是宣城近郊的勝景。
敬亭綠雪是在清明至谷雨的時節(jié)舉行采制,采制期一樣平常在15天左右。這里撒播一句茶農(nóng)的話:“清明采的小,谷雨抹不了”。意思是要早采嫩摘。在《宣城縣志》上另有一首綠雪采茶歌:“一榻松蔭路,因貪茶候間,呼朋爭手摘,選葉人云還。竹色翠連屋,林香清滿山,座看歸鳥靜,月出半峰間”。可見,對敬亭綠雪的采摘一是要爭取時間,二是要上高山,三是要舉行選葉。采摘敬亭綠雪的標準是一芽一葉初展,巨細勻齊,芽齊葉尖,形似雀舌。采制敬亭綠雪的手藝有四點,一要不采夾葉、老葉、魚葉、紫芽、病蟲葉和焦邊葉;二要輕采輕放,勤采勤放,防止茶的鮮葉發(fā)生變質;三要實時攤放茶葉,將采回的鮮葉薄攤后等待制茶;四要當天制完當天所采的鮮葉。制造敬亭綠雪分為殺青、做形和烘干三道工序。殺青時的鍋溫在130—140℃之間,每鍋要投200- 250克的茶葉。先將茶葉抖炒2分鐘左右之后,再將抖悶相結合。殺青適度后,起鍋攤涼。做形時的鍋溫應該在60℃左右,手法分為搭攏和理條。搭攏就將四指并攏與拇指并用,讓殺青葉在敬亭綠血茶名的傳說
有關敬亭綠雪茶名的由來,一共有三種傳說。第一種傳說是有一位名叫綠雪的女人,她心靈手巧,采茶時不用手摘,而是用嘴去銜。但有次她在懸崖上采茶時,不章失足身亡。為了紀念她,敬亭山的茶就得名為“綠雪”。第二種傳說是,開湯之后,茶杯上就會云蒸霧蔚,冉冉升起團團祥云,杯中猶如雪花飛落一樣,猶如天女散花,這位關女就是綠雪女人。第三個傳說是,人們沖泡該茶后,杯中就會呈現(xiàn)出茶葉朵朵,垂直下沉的征象,而伴隨著翻騰的白毫,就猶如”綠樹叢中大雪飛”一樣,因而得名。掌心內(nèi)做形,而不滑出虎口,成為雀舌雛形。理條就是運用腕力和指力,將茶條在鍋中往返往復地理直。做形手勢的要求為“輕、重、輕”和“快、慢、快”,以免發(fā)生茶葉泛起黑條、脫亮、碎芽和焦點的情形。當茶葉形成雀舌形時,約為四成干后,就可以出鍋。烘干是最后一道工序,分為毛烘和足烘。毛烘是接納四只烘籠,最先的溫度為110℃,以后依次下降。下烘之后要攤涼半個小時左右,就轉入足烘。足烘是接納暗火,舉行低溫長烘,溫度在60℃左右。足干之后,過個兩三天就再重復烘一次,最后裝罐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