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蒙頂山上的黃牙
發布時間:2024-09-21 點擊:48
蒙頂黃芽,是芽形黃茶之一,產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頂山。蒙頂茶栽培始于西漢,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古時為貢品供歷代皇帝享用,新中國成立后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黃芽,昔日帝王之家的飲品,凡人不可飲之,尤其茶中珍品的蒙頂黃芽更加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一般人不能喝到。而現在,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這進貢一千多年的貢茶進入百姓之家,尤其是蒙頂黃芽,她有著怎樣的文化歷史呢?
黃芽之名最早見于五代前蜀毛文錫寫的《茶譜》: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黃芽、茶有火前、火后、嫩葉、黃芽。此前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說: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此后北宋范鎮寫的《東齋記事》又說:蜀之產茶凡八處,雅州之蒙頂、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漢州之楊村、綿州之獸犬、利州之羅村,然蒙頂為最佳也。
蒙頂山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
從現存世界上關于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說,可以證明四川蒙頂山是茶樹種植和茶葉制造的起源地。蒙山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過渡地帶,號稱天漏雅安與名山兩地之間。 蒙頂山山勢巍峨,峰巒挺秀,絕壑飛瀑,重云積霧。古人說這里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花,足稱名勝。據史料記載:禹治水功成,旅祭于此。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甘露等五頂,亦稱五峰,遠眺蒙頂山,五峰突兀,型似蓮花,蒙頂山既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更是中國名茶最早發祥地,名山名茶相得益彰。
蒙山產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許多古籍對此都有記載。如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頂又美之上清峰,茶園七株又美之,世傳甘露慧禪師手所植也,二千年不枯不長。其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結不散,以其異,謂曰仙茶。每歲采貢三百三十五斤。(清代趙懿《蒙頂茶說》)。有詩云:蒙茸香葉如輕羅,自唐進貢入天府。
蒙頂茶自唐開始,直到明、清皆為貢品,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貢茶之一。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名茶的總稱。白居易詩有蜀茶寄到但驚新之句。當時進貢到長安的名茶,大部分為細嫩散茶,品名有雷鳴、霧鐘、雀舌、鳥嘴、白毫等,以后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閔19有詩贊美龍團、鳳餅茶,曰:薄潤猶含雨露鮮,離披散葉當紛然,請將一副和羹手,捏作龍團與鳳餅。
潛心研究蒙山茶50多年的四川農大李家光先生認為:從蒙山(茶)工藝發展來看,黃茶早于綠茶。可以說,《新唐書》所載自唐天寶元年(742年)開始入貢,名列歷代貢茶榜首的蒙頂茶,就是傳統黃芽,而且是中國貢茶歷史最悠久的。
歷代文人墨客對蒙頂茶情有獨鐘,唐代劉禹錫說: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白居易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鄭谷蒙頂茶畦千點露,浣花箋紙一溪春;宋代文彥博舊譜最稱蒙頂味,露芽云液勝醒醐;陸游朱欄碧甃玉色井,自候銀瓶試蒙頂;文同蜀土茶稱圣,蒙山味獨珍;元代耶律楚材:玉桿和云舂素月,金刀帶雨剪黃芽,啜罷神清淡無味,塵囂身世便云霞;明代黎陽王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
傳說很美麗,故事很動人,歷史的真實卻讓人著迷;多數人知道,少數人喝到這是對蒙頂黃芽的現狀的寫照。
(責編: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