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登茶山茶葉的特質
發布時間:2024-09-20 點擊:48
革登山茶葉屬喬木中小葉種,革登的茶品其干茶清香迷人,具有山野花韻,香氣高揚、湯水柔和,苦澀不顯,苦中帶甜,澀短,回甘較好,湯飽滿滑順。
革登茶山地理位置
革登古茶山位于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西連莽枝茶山,東接倚邦茶山,南與蠻磚茶山相望海拔1080米到1500米。革登在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因戰亂及政治等等原因,部分茶樹燒毀及破壞,現存古茶樹較為稀少,難怪成為古六大茶山中常常被人們遺忘的“小弟”了。
革登其名——布朗族的貢獻
革登相傳諸葛亮曾埋馬蹬于革登,而得名革登,就像“蠻磚”的由來,因為諸葛亮曾在蠻磚埋鐵磚。其實革登是布朗語,意思為很高的地方,布朗族是最早種茶的民族,有布朗族的地方就有大茶樹,由此可知革登茶山種茶歷史之悠久,難怪史籍記載革登有茶王樹了!
革登茶山招牌:茶王樹的威名
曹仲益《倚邦茶山的歷史傳說回憶錄》一文中說:革登“奇特的茶王樹,生長在新發寨背后的山頂上,據老人講,這棵茶王樹在光緒初年,每年尚可產茶六至七擔之多。民國初年,其根部枯干尚存。《思茅廳志》和《普洱志》中有記載:“其治革登有茶王樹,較眾茶樹獨高大。土人當采時。先具酒禮祭于此。”
《勐臘縣志》也記載:“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革登八角樹寨附近有株茶王樹,春茶一季可產干茶一擔,已枯死。”
八角樹寨在革登,坐實了這課茶王樹是革登茶山的,可惜這棵被載入史冊的茶王樹,也在民國初年自然枯老而死,如今只在茶王樹枯死的位置留有一個大坑,只要看過這個樹坑,就可想見茶王樹曾經的威儀。
革登古樹現狀
革登茶山土壤為紅壤,茶樹為中小葉型,古茶園歷經破壞,有少部分比較完整的古樹群落存留在密林中,近年來被清理出來,目前古樹群落已存留已經不多,與莽枝茶山類似,近年來為了通過增加光照來增加產量,出現了破壞古茶林中大樹的情況。茶園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植被的覆蓋率下降很多,很多茶園的地被植物被連根鏟除,茶園水份保持率較低,造成古樹茶品質有明顯下降。
革登普洱茶特點
革登茶條索黑亮但不夠緊結,屬泡條系列,湯色金黃明亮,葉底黃綠勻齊,茶湯甜軟細膩,花香馥郁,生津迅猛,而后喉韻清涼,山野氣強,杯底香好,苦澀不顯,苦中帶甜,澀短,回甘較好,湯飽滿滑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