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老字號"白沙溪"23道工序"煉"就千兩茶
發布時間:2024-09-19 點擊:58
誠信老字號白沙溪 23道工序煉就千兩茶
古道茶香拂不去,山間鈴響馬幫來。
行走在安化大山深處的這條茶馬古道上,那千年滄桑的文化沉淀歷久彌新。
正是這條神秘的茶馬古道,把安化黑茶流向全國和世界。2000多年來,安化黑茶以其獨特的生態環境、成茶機理和特有的功效,被邊疆牧民稱為“生命之飲”。
一葉“白沙溪”,半部黑茶史。中國第一片黑磚茶、第一片茯磚茶、第一支千兩茶,均與安化、與白沙溪有關。安化生產的千兩茶,作為黑茶中最為重要的產品之一,已有300多年的歷史。2008年6月,千兩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月15日,記者在中國黑茶的生產中心,在創造了多個黑茶史上第一的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見證了千年黑茶的不朽傳奇。
記者來到千兩茶的踩制車間,有幸目睹了神奇千兩茶的制作過程。茶葉經過蒸汽加溫,灌進花格篾簍之后開始壓杠,每支千兩茶由7個男子一組,一人撐住龍頭,5人圍繞龍身,一人緊握龍尾,在龍頭的指揮下,跟隨著號子,播灑著陽剛,形似一條瀟灑、剛勁的游龍在千兩茶之身滾滾而過,空氣中散發出陣陣的茶香,一支千兩茶踩制下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勁舞,仿佛“七大金剛與龍共舞”, 讓人感覺回到了遠古年代。
白沙溪茶廠總經理助理張軍支告訴記者,千兩茶雖然現在供不應求,但我們都是嚴格按照祖傳的工藝要求,從茶葉的采摘到制作,每一個環節都確保質量,寧可少產也要保證品質。千兩茶每年只有端午之后、霜降之前的4個半月生產制作時間,產量很少。但生產工藝要求高,勞動強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經夏秋季節50天左右的日曬夜露,自然發酵、干燥,然后進入長期陳放期。千兩茶包裝奇特、古樸,全部取之于天然材料。外包裝花格篾簍使用的竹材是最少生長三年以上的南竹,具有相當的伸縮力,且耐壓性強。篾內的棕片,首先是起到保溫作用,茶葉通過蒸汽軟化裝包之后在踩制過程中要一小時左右,保持茶葉的高溫,使之緊結,最主要的是棕片就像人的嗅毛一樣,起到過濾灰塵和排除雜味的作用。內層包裝的蓼葉,就是包粽子的葉子,它那原始古樸的清香滲透于茶葉內腑,隨著千兩茶后期的冶煉所形成的香感、滋味、湯色妙不可言。
白沙溪千兩茶的踩制過程就是幾代人精益求精的歷史。公司員工幾乎都是安化黑茶的傳人,獨特的產業技術就是白沙溪深植于中國黑茶之林的“根”。這種70余年積累的加工工藝,也是白沙溪黑茶走俏市場的訣竅之一。
“奮斗一輩子,就為幾片樹葉子。”白沙溪茶廠常務副總經理、千兩茶傳人肖益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