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紅茶之武夷正山小種
發布時間:2024-09-18 點擊:56
這一期我們講武夷山的小種紅茶 ,桐木村是世界鼻祖的發源地 。筆者在武夷山呆了9年,一直在研究武夷茶。這幾年收貨甚多!
正山小種(lapsang sauchong)與人工小種合稱為小種紅茶。首創于福建省武夷山地區。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由福建武夷茶農明朝中后期創制而成。后來在正山小種的基礎上發了功夫紅茶。歷史上該茶以星村為集散地,故又稱星村小種。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入侵,國內外茶葉市場競爭激烈,出現正山茶與外山茶之爭,正山含有正統之意,因此得名。
“正山小種“紅茶一詞在歐洲最早稱 wuyi bohea;“正山“指的是桐木及與桐木周邊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種傳統工藝制作;品質相同,獨具桂圓湯味的統稱“正山小種“意。
正山小種紅茶在17世紀很繁榮。尤克斯《茶葉全書》的“茶葉年表“記述,1705年,紅茶(black tea)三十先令。英傳記作家瑪麗返藍尼夫人記當時茶價為紅茶(bohea)二十至三十先令,武夷(bohea)正山小種紅茶茶味濃郁、獨特,在國際市場上備受歡迎,遠銷英國、荷蘭、法國等地。
2005年,江式家族小種紅茶傳統工藝基礎上研發出的金駿眉。更是帶動了整武夷紅茶產業的大發展,在國內迅速傳開。
武夷小種紅茶
分煙種和無煙種,以在制作工藝上是否有用松針或松柴熏制而成的為區分依據:有用松針或松柴熏制的稱為“煙正山小種“;沒有用松針或松柴熏制的,則稱為“無煙正山小種“。
制法分為傳統制法和非傳統制法兩類。
傳統紅碎茶:以傳統揉捻機自然產生的紅碎茶滋味濃,但產量較低。
非傳統制法的紅碎茶:分為轉子紅碎茶(國外稱洛托凡(rotovane〕紅碎茶);c。t。c紅茶和l。t。p(勞瑞制茶機)紅碎茶。如以c。t。c揉切機生產紅碎茶,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揉切方法。
因其是全發酵茶,一般存放一兩年后松煙味進一步轉換為干果香,滋味變得更加醇厚而甘甜。
2002年獲得中國原產地保護產品注冊。
2000年至今連年獲得德國bcs,日本jas和美國nop國際有機認證。
桐木紅茶的特點
外形:索肥實,色澤烏潤
香氣:帶松煙香
滋味:醇厚帶有桂圓干香
湯色:橙黃明亮
葉底:黃中帶綠